书籍

All posts tagged 书籍

在日本书店,特别是一些畅销书柜台里,总能看到作者发明出并提倡的各种奇怪的「力」的概念,用作为标题。例如「鈍感力」、「女子力」等等,甚至我记得岸田文雄在数年前的海报上,用的标语好像也是「聞く力」(倾听力)。甚至在我之前读的一本《努力革命》( ISBN : 9784344042407 )书里还提出了「飛ぶ力」(飞跃力?)和「すげー、やべー力」(好棒棒喔!力)这样奇怪的名词。

这种「力」系列看多了,就会产生一些疑问:把各种情景下人的各种表现,归纳为一种像是属性一样的「力」一样的东西,合适吗?

继续阅读

上次我写过《京都二手书展盘点及我的经验谈》,今天正好在旅游,那就来简单写一写日本旅行过程中的「当地书」这一话题。

每到一个新地方旅行,总想买一些纪念品。不过买食物总会吃完(哦,有些可以留下设计精良的包装),买用品却又往往不太实用。既然我能读懂日文了,那我就会考虑去买一本「当地书」。

因为是作为旅行途中购买纪念品,自然最好是不太费时间。而通常在城际列车站(JR车站或大型私铁公司)附近都是繁华的商业街,很有可能繁华商业街区中就会有一家「本屋」(书店)。如果可以买到一本与当地文化、风俗、社会环境有关的书,那就能以文字的方式更深入地了解该地区的风土人情。旅行回来了还能回味一番,是不是很有文艺感的旅行纪念品呢?

先说「当地书店」。如果运气好的话,或许在这样的繁华地带能找到只有当地才有的书店连锁品牌,可能仅局限于该城市中展开连锁店铺,或是更广一些的范围(比如关西圈的连锁书店等)。如果有这样的「当地书店」,那其中存在「当地书」的可能性比较大。当然,即便是日本全国性的连锁书店,在这样的繁华商业街,特别是火车车站附近商业地带的书店,往往也会选择摆放一些「当地书」。

接下来说「当地书」,就是能介绍当地风土人情的书籍,亦或是由当地作家所写的书籍。通常在一家书店, 可能会位于以下 4 个位置。第一是旅行书籍的专柜,这类旅行书的内容里图片多,适合不太擅长读全篇日文的人,甚至是看不懂日文,仅靠其图片以及其中汉字边看边猜,也能了解个大概;其次则是历史专柜,以及还有一类「郷土」专柜,找找看的话,能发现一些更加偏向当地人文、历史类内容的书籍。此外,如果碰巧旅行期间,正好有该地区出身的作家,或是与该地区有渊源的作家出了本新书,那么这样会被列为热卖中的「当地书」,往往会被放在整个书店最醒目的地方——例如入口处,或是结账柜台前。
继续阅读

读到一篇博客《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上海共和书局》,该博主在查「上海共和书局」这么一家书店的来龙去脉。根据该文最后给出的结论,该出版社位于「在上海山东中路麦家圈仁济医院弄内」,设立时间则是「在1921年后创办」。

好奇心驱使,于是我也来查了一下,这次主要用到的是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的 Digital Collections 这个电子数据库。

我发现,在《上海概覽》(需账号登陆查看。本书出版者:上海日本商業會議所,出版时间: 1921 年 9 月)的「百七十四」页,コマ番号(扫描件页码) 91 处记录了这家「共和書局」的地址:派克路德華里。

作为佐证,我用该地址反查,查到在《《繁花》中老上海的繁华缩影:不到“黄河”心不死》一文中提及:「19世纪末东台路时期的黄河路,商号稀少。到了清末民初,在派克路(现为黄河路)有一条弄堂叫做德华里,原来那儿有许多书店,如章福记、昌文沈鹤记、共和、鸿文、尚古山房等,都设列其间。还有几家印刷厂及装订作坊,都是为这些书局服务的。」可与上面《上海概覽》记载的地址互相印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