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特写图前几年就拍过咯。今年长焦端也和前两年一样最常的是200,再拍一次也没什么意思,于是今年反其道而行之,在市中心狭小的居民楼内拍摄一张看起来还算广阔的夜空。是为赏月。

 

器材是Nikon D90+Tokina 107 FishEye。

中秋节快乐!并预祝半个月后国庆节快乐咯!

这次推出的是两支对我而言重量级镜头——35定和60微!35 1.8G,可以搞定我Cos摄影中80%的拍摄环境,且都很出色;而60 2.8G微距则是室内拍摄手办及其他静物的利器,90%用它来拍。并且,作为定焦镜头,它蕴含着这样一个摄影态度:把能拍到的拍好,拍不到的就不拍。(1nm语)

 

于是今天就这两支镜头互拍。先是60微拍35定:

 

 

 

 

 

继续阅读

本来今天的Cos活动取消了,于是就拿起相机去离家比较近的两处绿地转了一圈,了解一下当地的情况,顺便拍了点照片回来。因为不想总是去遥远的桂林公园……因此还是要拓展一下身边适合拍Cos的外景地。带的设备是NikonD90+18-200。

 

 

第一处是延中绿地,这里的特点是人不多,但都是大片大片的绿化造型,基本都是要用镜头广角端才能拍出个所以然来。或许不一定适合人像,可以尝试一下。

 

第二处是复兴公园,这里特点是:人多!而且外国人特别多。这里因为是公园,因此有一些游乐设施,以及一些茶亭之类的建筑,并且因为是原来的法租界,因此偏欧式风一些。这里的景致就较小,比较符合人像尺寸的拍摄。虽然人多,但我想通过巧妙的取景构图,以及郊外虚化,还是能够排除大部分路人影响的。

 

于是上照片。

————————————————延中绿地————————————————

 

继续阅读

我是玩定焦或者小变焦的,两个广角/鱼眼变焦分别是10-20以及10-17,基本算不上是变焦镜头。因此总的来说,我是玩定焦镜偏多的。因此,就要更多地考虑选用镜头问题(比如昨天带了35定焦回高中母校,后来发现视野太窄了……果然不确定的场合应该带18-200的)。

我通常是用35定焦拍人像,也就是DX画幅的标准定焦镜头。然后想换一个焦距的定焦镜试试,改变一下透视。于是这个问题就有一些限制条件:
首先拍Cos是以人为主体,属于人像摄影,但又不能只有一个脸(因为通常Cos照片首先要体现的是服装和道具),也不能把人拍得太小(毕竟Coser是主体),因此通常是半身人像,到腰部以下,差不多人像是1.2米的样子。再加上上面要留一些背景,不能让头顶顶着照片上沿,因此差不多是1.5米。当然如果是全身像的话则是2米,胸像的话则是0.8米左右。

再看拍摄距离,拍摄距离通常不能太近,不能太远。近则挡光,远则场所有限制(人来人往挡住镜头,室内人像则是空间不够大)。因此拍摄距离是1.5~3米之间为最合适。
于是问题就变成了:在拍摄距离1.5~3米之间拍,拍出胸像到全身像所选用的定焦镜头焦距范围大致是多少?

 

我们先来算另一个问题:85毫米拍1.5米半身人像的拍摄距离是多少?85毫米在全画幅上相当于127.5毫米焦距镜头。查表估算可知拍摄视野角度(长边)约20°。根据中学几何知识可知弧长比圆周等于角度比360。此时弧长就近似理解为人像高度,拍摄距离则为圆周半径。

 

即:人像高度/(2π*拍摄距离)=视野角度/360。整理可知拍摄距离等于人像高度*360/(2π*视野角度),代入之后算出拍摄距离约4.3米。

同样,35毫米的镜头视野范围约50°,拍摄半身人像距离约1.7米,与实际经验相符。

后来我在网上找到一张表格,正是我所要的!截取自:http://wenku.baidu.com/view/dc126975f46527d3240ce0fa.html

表格中上半身、膝部以上、全身三列为Cos摄影的常用构图,在拍摄距离为1.5~3米的限定范围中,DX画幅上大约有22mm~84mm的镜头可选用。太广则会过近,太长则会过远。若非特殊环境,比如隔湖拍摄,远距离眺望,超广构图等等……此焦距范围镜头足矣。听说之前有Cos摄影师用DX画幅的D7000+85 1.4G拍摄室内教室环境,想必是捉襟见肘,履步为艰了吧。
“把能拍到的拍好,拍不到的就不拍”,是摄影的一种态度,更是定焦镜流派的态度。

刚才去了上海书城,买了几本摄影书。起因是雨涛建议我去学一学数码相片的人像后期处理,本来考虑一本PhotoShop一本LightRoom的,后来发现LR的书并没有中意的,都介绍得很浅(难道LR本身功能就不多?),结果买了一本后期PS的,和两本前期拍摄的……果然我还是比较关注前期啊。
第一本书是《Photoshop CS5 人像与风景照片 编修技术精粹》,之所以会选这本,是因为本书略过了一些基础的PS教程,直达主题,直接开讲,适合我这样稍有PS使用经验的读者。而且其中涉及的磨皮、减少杂发、HDR照片,都是我最近关心的,甚至还有模拟星芒镜效果和给头发加高光的,实属难得,于是就买了这本。
第二本书是《人像摄影宝典 构图·用光·修饰》,是几个韩国人共同编写的。之所以会选择这本有三个原因,一个是其中照片素材就那么三四位模特,不像其他一些同类书籍里模特每张照片都不同,一看就不像是作者自己拍的素材而是网上收集的;第二是这本书选取的例子都是户外摄影,很接近Cosplay摄影的环境;第三,它不像其他同类书籍,对指导人像Pose流于感觉和审美的文学性描述,这本书是针对一个问题,给出多张相近但良莠不齐的作品,并用摄影技术的语言告知读者好好在哪儿,差又差在哪儿,我喜欢这样描述翔实可以成文把握的著作。
第三本书是《人像摄影之道》,之所以会选取这本是因为其中选取的照片素材都很有日式风格,且取景角度也与Cosplay摄影也相仿,因此买来一读。
其实今天在选书的时候我就在反复思索这样一个问题:Cosplay摄影在照片内容方面,除了被摄者的衣服与众不同外,其他还有哪些是它区别于众多摄影题材的特色?这个问题其实是霜提出的,之前在微博回复的时候我概括为“人在事中、人在景中”,现在想想好像也并不准确。看来还继续有待实践发掘。
说起来这三本书买了200多元,差点没钱回家……果然地狱不减当年。

前几天被人夸摄影构图进步了,嘿嘿!说是“以前感觉是单纯的拍人像,现在构图活络了”。摄影能力被Coser肯定当然是好事,不过随之而来的也有进步中未成文的不安。
我和Lifeator大概有这样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一件事如果不能以清晰的文字去描述清楚,就会很不安。(尽管他描述出来的文字更不清晰-__-)一件事如果仅停留于感觉层面、不可言喻又不可把握,总之不能以理科式的文字描述出来,那就会很纠结,一定要去弄明白到底这种感觉是什么……
然而就摄影作为一门艺术而言,很多的恐怕还只能是“感觉”才能感觉到的,未能甚至是不能成文描述的。

感觉如此不可捉摸难以把握,如果下次丧失了这种感觉,岂不是很囧?

所以我开始不安了。

谁来成个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