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dgun的推荐★

圣地巡礼攻略!~出发前~篇  ~巡礼中~、~归来后~篇

奇幻小说《牧师五部曲》无剧透推荐

秋之回忆圣地巡礼集锦 「Memories Off」聖地巡礼のまとまり

参加第四使徒开设恋爱模组实验团之实验报告(全文索引贴)——TRPG版《秋之回忆2》

wildgun最近在…

在看:《冰果》、《黑子的篮球》、《超译百人一首歌之恋》、《TARI TARI》、…

在读:圣经、…

在玩:《龙之谷》、…

在想:御宅的文化/责任与事业、哪里有T9按键手机、…
wildgun心目中的神作: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童年时期的神作:《哆啦A梦》    少年时期的神作:《新世纪福音战士》    青年时期的神作:《秋之回忆》

wildgun的妹子们

惣流·明日香·兰格雷、葛城美里、近江步美、洛兰、柏瞳、三间梦瑶、南燕、铃代黎音、星月织姬、间桐樱、Rider美杜莎、清浦刹那、塔拉、七咲逢

总结:萝莉控+姐控+知性/文学向少女控

wildgun的轨迹

博客发展轨迹
Cosplay及人像摄影作品索引
工具箱,數碼言靈
夏日阅读计划

 

这个标题文艺了点儿。不过刚才躺在床上睡不着,翻看着mp3播放器里的音乐列表,想想这份列表我也快积累了10年了吧(和网龄应该是相同的)。当然,在那之前,也有收听动漫音乐的方式。

 

印象里最早能称得上“动漫音乐”的,是表姐送我的一盘范晓萱《你的甜蜜》的磁带。啊,想想当年还是用磁带这种古老的介质的,一盘只能录播60分钟啊。里面有一些《哆啦A梦》的插曲,以及那首著名的《健康歌》,那是五年级的事了吧,当时正好外婆过世,所以家里不宜用喇叭放音乐,于是舅舅就借副耳机给我——第一次听到立体声的耳机,真是感觉音场在头顶周围盘旋。

 

再后来初中时买了两盘《秀逗魔导士》的磁带,还有一盘《名侦探柯南》的,以及《新世纪福音战士》的。到了初三那会儿我就有了一个便携式CD,于是《动感新势力》这些杂志附送的光盘便是我获取音乐的新渠道了,另外当然也会在盗版摊上买一些流行歌的CD。

 

与此同时其实我也开始上网了,甚至我上网大概还比买CD早一些。不过当时网上资源还是文字类的较多,一首音乐用56K Modem下载估计要二十多分钟到一两个小时,实在拖不动。而当时的音乐码率256K就觉得已经很高了。

 

后来到家附近的图书馆上网,或是在亲戚家里,以及后来自己家有了宽带,便渐渐开始下载一些数字音乐,拷到mp3播放器里。关于我mp3设备小史,可以看这里。现在音乐下载方式有了专门的动漫音乐网站,而我本地的音乐库也越来越大,格式也越来越丰富,更新速度也是越来越快,日本那边发售OST不到一周,我们这边大概已经能在网上下载到了。

 

从一不当心就会卡带的磁带,到现在可以wifi连入私有云的播放设备,动漫音乐一直陪伴着我。

《Tari Tari》第八话中出现了男主角之一前田敦博暂居的房屋。其称是“爷爷临死前捐给公司的”建筑。

由于我对日本镰仓附近地区比较熟悉,而《Tari Tari》就是在那附近取景的,因此一眼就认出他家是日本的镰仓文学馆。(大家可以搜索一下照片,很容易对比出的。而且不少动画都以这栋建筑为取景地的)

进而,查得镰仓文学馆的资料可知,镰仓文学馆是由一位名叫前田利嗣的侯爵所建立,后来他的孙子前田利建捐献给镰仓市。与剧中“捐献给公司”相类似。因此估计前田敦博的爷爷原型就是前田利建。

再查得日文wiki上前田家家谱:前田利佑是前田利建的儿子,第18代家主。因此我推测这位就是剧中前田敦博的父亲或者伯伯一辈的原型了……

前田利佑:http://ja.wikipedia.org/wiki/%E5%89%8D%E7%94%B0%E5%88%A9%E7%A5%90

这个想法是来自上周,在和一位高中生Coser聊天。我比她大了近十岁,我和她说我玩不了几年了,再过几年大概也要因为年龄的增长,而渐渐远离ACG,远离Cosplay和周边,远离二次元以及动漫生活。

 

但好像并不如此。至少在中国大陆,并没有一代人定义过“动漫生活”,也没有前辈的范例可参考。因此,定义动漫生活便成了我辈80后动漫爱好者的使命。

 

我有比我大一轮生肖还多的一位表哥,他虽然也大概知道圣斗士,也能说出更早之前的例如阿童木啦,机器猫啦之类的动漫作品,然而对于他们这一代人而言,动漫还仅仅是童年少年时动画上或书报摊上屈指可数的作品,还不是生活。到了我们这一代,可以称之为“生活”的动漫内容以及活动逐渐兴起了:首先是由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日建交伊始的那段被称为“蜜月期”的时间,(据传)大量日本动画被以较为低廉乃至免费的版权价格引进,而且当时国内也没有各种部门所制定的各种条款“保护”国内动画,因此诸如《名侦探柯南》、《秀逗魔导士》、《灌篮高手》、《美少女战士》乃至像《北斗神拳》这种现在看来完全不可能引进的作品都展现在了我们童年时期的电视机内。(说起来,现在电视里孩子们能看到什么日本动画吗?)后来在我们掌握了一定经济的时候(或者说可以用考试好成绩来换取零用钱的时候)就有了像上海的文庙或北京的鼓楼这样出售盗版漫画以及VCD的集散地。再后来便有了互联网,为数不多的动漫爱好者可以聚集在一起或讨论或一起吐槽某部作品(笔者wildgun印象中最早上网做的事就是在ChinaRen动漫BBS吐槽《天鹰战士》……)有了互联网便就形成了同好基础,随之而来的就是线下聚会,动漫生活从一个人坐在电视机前,发展为了坐在电脑前,再延伸到了线下的同好聚会。

 

线下聚会,就构成了一种“生活”。或是Cosplay,或是参加动漫博览会,或是联机PSP——至少,这已经是前辈们未有过的动漫生活方式了。

 

然后,这几年(特别是世博会之后)在中国各大城市都有了同人展、女仆咖啡店以及不少日本知名的动漫企业纷纷进入大陆如上海或广州这样的城市,并将他们的产品利用网络购物推向全国——例如手办厂家Alter、GSC,做周边的Animate,做书店的角川,以及将Animelo Summer Live带入中国的Dwango。以上这些有组织的大型活动,以及这些琳琅满目的商品,使我们的动漫生活更加有形并更加丰富。

 

另一方面,动漫生活也并不仅限于业余生活,我周围以及我网上所知道的不少朋友,就投身于动漫相关产业。例如ACG批评的站长,就是CF同人展的主办方。我的另外一些朋友也成为了这样大小活动背后主办公司的工作人员。另一方面,各种动漫活动的兴起也带动了相关第三产业的兴起,举几个例子:做Cos服装以及做Cos假发的商家、印制抱枕的、开女仆咖啡店的、编写动漫杂志的、经营动漫网站的……等等等等。这些都是动漫生活成为正式职业的成功范例。而正因为有了他们所在的这些动漫产业不断提供更多的服务,我们的动漫生活就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延续下去。

 

最后说两个我所了解到的实际例子,这两个例子鼓舞了我:一个是百度百科上有关日本Comiket介绍中写道“参加者遍及全部年龄层但以高中毕业至三十多岁的人为主”;另一个是上海ComiCup9同人展上,有一对动漫爱好者夫妻把自己的儿子打扮成幼年间桐樱的样子出现在了同人展上。

 

因此,我想或许我的动漫生活并不会那么早就结束,相反它会和中国的动漫产业一起延续并蓬勃发展。至于我们的动漫生活将是怎样的、将延续多久,并将怎样影响我的人生。我们的父辈和兄辈们并没有可参考的榜样,因为他们几乎没有动漫生活,或是早早地在踏入社会前就中止了。

 

动漫生活属于我辈也始于我辈,定义动漫生活,即我辈动漫爱好者的使命。

刚才在卡乐星吃午餐,碰到一件小事,真的是很小的一件事。

 

五个大概小学高年级的小男孩拿着一杯饮料(五个人就一杯!),还有一个拿着一个铁盒三国杀,欢欢乐乐地跑上了二楼,倒了一杯饮料,每人拿了一支吸管,坐在座位上开始玩三国杀了。(卡乐星的饮料是自助的,其中一位还取了饮料吧台上的塑料盖子倒饮料喝……)

 

五分钟后,大概是被坐在附近桌子上办公的店员提醒了,他们五人离开了座位,转移到了卡乐星场地外商场,席地而坐开始玩了起来。我听到卡乐星的员工之间交谈了什么保安之类的,果然不出两三分钟,两个商场的保安来了,请他们挪开,告诉他们商场里是不能打牌的。

 

后来,他们居然挪到了商场厕所门口的一块空地去了……

继续阅读

 

水滴是静物摄影中一个特殊的拍摄对象,也是不错的练手对象。正好前几天在闪卓博识网站上看到拍水滴的教程,于是我也来试着拍一下。

 

其实每张照片都挺好看的,不过为了控制数量,删除了一些失焦的,以及一些重复雷同的,保留了这三十多张。除了缩放大小外,照片都没有经过后期处理。颜色是用双闪光灯+Rosco滤色片制造的效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