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阵就听说了Animate要到上海开店,地址是在上海市淮海中路900号OPA的4楼。因为只是个“期间限定旗舰店”,所以营业期限是从今天(4月27日)到6月2日为止,差不多一个月多几天的时间。今天正好闲,所以我就晃过去了。
前一阵就听说了Animate要到上海开店,地址是在上海市淮海中路900号OPA的4楼。因为只是个“期间限定旗舰店”,所以营业期限是从今天(4月27日)到6月2日为止,差不多一个月多几天的时间。今天正好闲,所以我就晃过去了。
温馨生活向的《玉子市场》看完啦。这是一部讲述一条名为“兔子山”的商业街上一家打糕店女儿在街道社区以及学校生活的故事。总之是很轻松很平常而温馨的故事。片中的故事主线则被一只会说人话的前来为王子寻觅王妃神奇的鸟贯穿起来。
当初被推荐看这部动画,朋友给的理由是“看主任卖萌”,指的是片中那只名叫德拉的鸟,配音演员山崎巧,他还配过之前大红的动画《Fate/Zero》中一本正经到变态,一肚坏水到反胃的肯尼斯主任。所以这种反差萌,是十分有趣的,从开头到结尾,德拉的配音一直是亮点。
前几天在限免列表上看见一款游戏,《崩坏学园》,这是一款日式萌系横版过关游戏。根据经验限免的游戏作品都是有内购的,这款也并不例外。下载下来玩了一下,可以说是一款难得的佳作,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是国人的作品,要是不看介绍的话,我一定觉得它是引进作品。
游戏主角就是这个叫Kiana的少女,双马尾的枪械少女,第一眼就感觉很像我家女儿《命运石之门》中的打工战士阿万音铃羽。若是头发颜色能换的话那就更像了!于是我就包含着父亲对女儿一般的爱(?)玩了这款游戏。
游戏模式很简单,就是操控少女在各张地图上与僵尸少女们展开搏斗。具体控制方式如界面所示,左下角是控制方向键,右边则是切换武器和发射键。我是在the new iPad上玩的,操控完全没问题,就是用久了会感觉iPad略沉。iPhone上我下载了但还没事……难道说这款游戏的最佳体验是在新出的iPad mini上么?其实作为实体键的拥护者来说,我觉得若是能配上手柄玩的话会更给力!
咳,扯远了。来说下这款游戏许多优秀的方面。首先是语音,Kiana以日文配音,效果十分出彩,我这个日语盲也能靠平时看动画的积累听懂一半,那句“死ね死ね死ね死ね”更是萌到了我!不过有个小小的遗憾,就是本以为这些语音是配合着攻击的频率出现的,后来发现是我想多了。不过希望新版本能实现这个小功能,即可以根据玩家操作的激烈程度来配合不同程度的语音。画面也是非常萌的,军事要塞、街道、天台,以及花瓣与落叶……等等这些精致的背景是让我感到这部作品的诚意所在。
然后是武器、技能和时装,作为一款有内购的游戏,其中的武器还算不少。并且就我体会下来武器主要有四个参数:近程/远程、攻击力、攻速、弹仓。我不是军事迷,不知道在军事迷看来这些武器的设定是不是科学。不过我玩的时候发现有一把武器在瞄准了之后就无法转身,不知道是游戏的bug还是这把武器的设定如此。并且,就算有内购可以用人民币换来武器,游戏仍保持着不错的难度,有些关卡不是拿着一把高端武器胡乱重装就能通关的,说不定还会死得很早!技能则是一些辅助的Buff,具体大家可以进游戏了解具体。时装则是让Kiana变得更萌的美化商品,我毫不犹豫地就把她打扮成了这样。
而战斗方式,虽然僵尸的种类不多,也就六七种吧,不过其中的每一种战斗特性还需要好好摸索一番,不然的话就会死得很惨。说到战斗的要领的话,在我玩了这么几个小时以后,我感觉这款游戏的战斗要领便是:创造出一定的战斗空间以便与僵尸作战。解释起来不太容易,具体大家可以进游戏自己体会。关卡很丰富,难度也是渐次递进。另外有通关式和限时通关式两种关卡。
另外有个小小的遗憾,不知道是不是我的网络问题,游戏中的“联机模式”我一直无法使用,一直处于Loading转圈状态。
再来说一下游戏中的一些花絮:在Loading界面,会有这样令人陷入YY的台词。这倒不错,但我觉得游戏里像“伦家”之类的口癖少一些为好,改为正常的战斗少女会用的词会比这样故意卖萌更符合角色。
最后,有点想看和想拍Kiana的Cos了,一定能出许多不错的照片吧!
游戏链接:https://itunes.apple.com/cn/app/beng-huai-xue-yuan/id575094650?mt=8
其实UCC的EVA主题咖啡,之前在日本的时候就在便利店买过一罐喝过。
最近在上海,设立在美罗城的罗森超市内发售。当然超市的主题不是EVA而是奥特曼。附带卖EVA主题咖啡,这两天微博上很多人在抢购。
说起来,最近在想徐家汇有没有可能发展成为上海的秋叶原呢?
之前微博上有这样的转发:你什么时候入宅的?或者说,什么时候开始二次元生活,动漫生活的?大家的回答各不同,其实入不入宅很难明确说一个时间,刚才想了一下自己是怎么喜欢上动漫的呢?想了一下挺有趣,也挺普通,没啥特殊的地方。不过整理起来写成这篇也算是回忆吧。
小时候就是小屁孩,电视上放什么我就看什么咯。很小的时候喜欢的是奥特曼,买图册之类的。照例是用成绩换奖励,记得有一次是三年级,考得还算不错或是生日之类的原因,我妈答应帮我买一本奥特曼图册的,结果发现家附近的书店里卖完了,只有一垒《机器猫》(当时还不是吉美漫画出版的),无奈之下我就随便选了一本。看看挺有趣,这下便一发不可收拾了。当时《机器猫》一共42卷吧,以后几乎每周或每个月都会买几本,一开始是选封面感兴趣的,到后来就渐渐把这个42卷(后来扩充到45卷)补完了又买了大长篇的十六卷。(其实知道工作后,大长篇一直还在陆陆续续出,我也一直在收)。
然后就差不多到了初中高中了,电视里放什么我就看什么。当时是《名侦探柯南》、《秀逗魔导士》,于是《名侦探柯南》我也收了,但没齐。顺便一说,我还收过18卷《美少女战士》,要问理由嘛,就是我家附近书报摊当时基本上只有这三种单行本漫画,所以想收别的也收不到。
然后到了高中,就买了一些动漫资讯杂志,主要就是《动感新势力》和《动画基地》。而后亲戚家也有VCD机了,就开始看柯南剧场版啦,以及把《秀逗魔导士》的碟买来重看。这时一款藏满宝藏的地被发现了——文庙!并且比现在的文庙内容更丰富,各类动漫作品也更多。高中时入手了《少年金田一事件簿》之类的漫画。
大学期间好像也没特别关注动漫,其实我是到了08年实习阶段才知道有“新番”这回事,而后养成了每季追几部新番的习惯。到现在也差不多这样吧。
另外一说,其实我小学开始就有“组一个社团一起创作点东西吧!”的念头和行动,至今依稀记得这些设想和企划的名字,小学时候的叫Z·H,初中的叫侠面工作室,高中的叫零向量。不过真正成功的,而且是至今唯一成功的,应该算是TDC社团吧。
一路动漫,一路生活。
又到一季审片时。还是老样子,下面记录的是我看新番前几话后立即在微博上写下的感受,现在整理一下,供大家参考。
说起来这季度的泡面番是不是太多了点啊?
《#魔王勇者#》第一话看完。不错的片子!不错的剧情!有新意更有内涵!魔王还能听出贤狼horo也就是小清水亚美的声音,勇者则完全没有罗伦斯的老成了。要追,要追!
《#魔王勇者#》第二话看完。真是有内容有情调啊!这一话最先吸引我的是背景音乐,就是那一段段小小的,西方中世纪乡村风格的片段过场音乐。想到《狼与辛香料》OST里也收录了很多极具特色的这类音乐,这部《魔王勇者》的OST也要期待一下了。
《#我女友与青梅竹马的惨烈修罗场#》第一话看完,好棒。前半集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简直像是可预见的暴风雨前的片刻宁静。在如此普通的剧情中,男主角的性格让我觉得很有趣:成绩不是很糟糕的那种,但也不是被设定而成的“天才头脑”,而是勤恳踏实学习的优等生。后半段就不对了……大家可以自己看。
《#漫画少女!#》第一话看完,三分钟的日常搞笑片。对我来说看头就是能从中了解一些日本漫画编辑的生活状态吧。
《#闪乱神乐#》第一话看完。肉片要看,但这肉片也太单调了点吧。无论是剧情和画风都有一种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动画的感觉。还有,目测这部动画很容易圣地巡礼。
《#LoveLive#》第一话看完。与《#TARI TARI#》主题一样面临着少子化背景下废校危机的女生们为了守护学校而组成偶像社团招揽新生。虽然这部动画的表现方式和画风都让我觉得很幼稚,但废校这一主题还是让我想起了我的中学。当然啦,我的中学仅仅是从旧校舍搬到了更大的新校舍,不过也一直让我觉得惋惜。
《#我的朋友很少NEXT#》第二话看完。剧情段落之间跳跃有些大,特别是后半段也分成了两个小故事。另外,没让星奈完整地读出那句话真是遗憾啊!
《#锁锁美同学@提不起劲#》第一活看完。完全不知其意谓。感觉又是一部和《回转企鹅罐》一样的作品啊!
《#玉子市场#》第一话看完。一群轻度奇怪的人和一只十分奇怪的鸟之间的故事。第一话就很搞笑,不过这故事的主题到底是什么啊?好像既有家庭生活又有学校生活的,难道真正的重点其实就是看那只鸟犯二么……
《#向山进发#》第一话看完。边看边想这部动画看起来好普通啊大概不会给我留下什么印象吧。看着看着发现动画已经完了。原来也是五分钟动画啊。摊手……
花了一周多一点的时间,把《仙剑奇侠传五前传》通关了。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款玩通关的仙侠类游戏。小时候《仙剑奇侠传》(一代)是在亲戚家里断断续续玩的,也没玩到底。中间的二三四都没接触,到了五代玩了一下,可是故事不太吸引人外加难度略高,玩到一半就放弃了。而这次《仙五前传》男主角夏侯瑾轩很对我胃口,加上游戏开始时增加了难度选项,可以选择“容易”而较为轻松地通关,因此这次是从头玩到底了。
我对《仙五前传》的评价是:品质良好,角色能让人喜欢,剧情脉络明晰,表现形式有创新尝试,但几方面的硬伤也很明显。总的来说是一部佳作(百分制算的话,八十一二分吧)。
《中二病也要谈恋爱》动画看完了,这是2012年十月新番里我追的两部中的一部。这是一部剧情活泼夸张而主旨明确的动画。从第一话开始,这部动画就吸引了我,同时也是从第一话开始,这部动画的讨论主题就已经奠定了——要不要舍弃中二幻想?而直至最后一话的片尾旁白里,也毫不意外地说出了我期待已久同时也是了然于心的那个答案:中二幻想是伴随着人们一生的心理现象。
关于中二病的来源和意义,大致是中学二年级左右时从群体中意识到了自我,有的是纯粹无聊凸显自己,有的则像片中六花那样形成一种对现实痛苦的回避和自我保护,还有一些则是增强信心——这些我们多多少少都体会过,所以我就不详写中二病的积极意义了。
最后一话片中的一个角色引起了我的注意:就是森夏口中提到的演剧部的部长,尽管只有寥寥数句的旁人评价,连个名字都没有,不过这位部长的形象在我看来十分闪耀。或许和我本人是玩Cosplay有关吧,我深刻地理解要带领一个团队演出一场舞台剧是有多么困难要克服,无论是客观上的资金、道具、场地、人员,还是源于内心主观上对角色的理解,进而表现在自己及他人塑造剧中人物代入感的启发……这些无一不需要一颗强大的内心,能像能源引擎或是太阳一样源源不断地创造动力感染他人。尽管如森夏所说,这样的情绪说不清是不是中二病。然而在我看来,它与中二病一样,都是对现实的有力抗争,在现实中开辟自己领域,凿刻下自己的印记。
因此,在中二病之上,有一种突破而达到的领域——创作的领域。那些奇幻作家、剧作家、小说家、游戏设计者、演员、Coser……等等那些追逐着自己的想象力而踏入文艺领域的创作者,正是把自己的想象力与现实相融合(而非妥协)之后,使之成为自己立足于现实社会的生存手段(或生活娱乐方式)。这就有点像弗洛伊德对文艺创作的理解了——力比多(欲望的动力)被现实所压抑,进而升华为另一种形式——或舞、或诗、或画——总之,人类的文艺作品就在沸腾却被压制的力比多大锅里开出了莲花。
哪怕我们无法成为那样的创作家,我们仍可以去创作一些东西,把中二幻想中的东西记录下来、创造出来,私藏或分享都是保留和传递的手段:分享是传递给他人,私藏则是传递给将来的自己。以适当的、与现实相融合或相协调的方式保持中二吧,这是我们人格中那个永远的十四岁少年的特权属性!
我是威尔德安。我是宇文乾巽。我是Denebola。
那么,你是谁?
先说一下个人的情况,最近有段日子没出现在博客了,其实是最近工作日沉迷《龙之谷》而休息日参加《龙之谷》Cos比赛团的排练,所以其他内容想得少了些,因此能写的东西也不多。微博上我倒是天天出现。另外,最近开始读尼采《悲剧的诞生》,其实这本书我08年那会儿拿起来读过,不过也许是阅历不够,又或许是翻译太糟糕,所以没能坚持读下去。最近找了周国平的译本,读了十多章,挺通顺。我在微博上对本书的评论是:“自高中读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以及佛家的一些著作后,就再也没看到如此深刻而有趣,令人沉浸而痛苦的书了。”
好,来说正题。最近排练时发现有些团员缺乏表现力,没有角色的“感觉”。例如有个团员无法表现出惊慌失措的样子,她说她从小到大都很幸福,既没有考砸过也没有失恋过。我也很奇怪,难道究竟会有一个人没有惊慌的经历,因此而无法再现吗?其他一些团员,也各自都无法很好地表现出自己角色的性格特征(例如可爱的小女孩,以及高傲的女王)。那次排练后,我和另一位负责排练的团员聊了起来。按照她的说法,有表现力的人,往往生活中会不自觉地代入一些角色来表现。曾经也有朋友在一次见面时说过平时的一举一动也有“入戏”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