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

人类wildgun写的前言:又想到一个「警惕比喻」的例子。我自己从小生活在(想否认估计也难以否认程度的)被宠爱、溺爱的环境中,恐怕这也是独生子女家庭环境的特征吧。而我记得童年有一次家庭聚会时,某位亲戚就善意提醒或指责我母亲太过宠爱我了,于是她便端出了那个很常见的「温室里的花朵」的比喻,就是劝谕要多让孩子经受风雨云云……

当时,对于这个陌生的比喻(恐怕真的是头一次听到这个比喻)我觉得有些生疏、难以亲近,却因为当时想法不够多,思想工具也不够多,因此难以作出有效的反驳,甚至也不知道该如何质疑。今天忽然想起来这件事,便做了下观点的思想笔记。然后直接把这些笔记交给 ChatGPT ,请它帮我把我的点子整理成一篇文章。

下面,我会贴出 ChatGPT 从我的想法点子中整理而得到的文章,在文章最后,我也会贴出我自己当时的记录。有兴趣的可以对比一下, ChatGPT 是怎样帮助我将思想点子的笔记,转化为一篇文章的。

下面是通过 ChatGPT 生成的文章:

继续阅读

近些年读了一些佛教以及古印度文明的书(也只不过读了几本而已)注意到一个现象。好像印度古代文明里,「轮」这个概念的存在感比较突出?

最有名的应该是六道轮回吧。查 Wikiepdia 上 Saṃsāra (轮回)词条中所介绍的的语源:「Saṃsāra (Devanagari: संसार) is a Sanskrit word that means "wandering" as well as "world," wherein the term connotes "cyclic change" or, less formally, "running around in circles."」似乎是一个循环、漫游的概念,然后才是绕圈旋转。不过在藏传佛教的一些图像表现中,六道轮回确实就被描绘为一个六等分的圆盘了,也就是更有作为造型的「轮」的形象了。

再有一例,据说佛教早期阶段,在宗教造像上,对于佛陀本人是不直接以人的形象表现的,而代之以:菩提树、佛足石,以及:法轮。所以在较早期的佛教造像上,看到了这几项图像,就知道它们象征佛陀——不过,同时代的雕像里,对于印度诸神确是直接以人或者说接近人的造型来表现的。后来直到佛教传入中亚,才出现了作为人来表现的佛陀。看,这里就有一个法轮了吧,而佛陀向五位跟随而来的人说法,也被称为「初转法轮」。而至于说到了《圣斗士星矢》里沙加的那个招数「天舞宝轮」,我猜测应该也是由法轮演变而来的吧。

继续阅读

贫富差距如何基因编辑技术能否暗物质在影响社会和谐彻底消除遗传疾病宇宙演化中扮演什么角色?

如何缓解人工智能在系外行星是否李白的诗歌塞尔达传说太阳能电池板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癌症诊断中有何应用存在宜居环境风格有何特点为何如此受欢迎转换效率如何提高?

——你能看懂我在问什么吗?其实以上两句话是我前几天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做的小实验。

我指示 Claude 为我生成问题:

「请你从社会、医学、天文学3个层面,提3个问题(中文)。然后把这3句句子的词汇打乱,再随机组合到一起,成为一句(但不要改变原本每一句句子中的前后顺序,以及不要把名词拆散)。」

Claude 回答:

好的,我会按照您的要求来完成这个任务。首先,让我提出三个问题:

  1. 社会层面: 贫富差距如何影响社会和谐?
  2. 医学层面: 基因编辑技术能否彻底消除遗传疾病?
  3. 天文学层面: 暗物质在宇宙演化中扮演什么角色?

现在,我会把这三个句子的词汇打乱,并随机组合成一个新句子,同时保持原句中词语的顺序不变:

贫富差距如何基因编辑技术能否暗物质在影响社会和谐彻底消除遗传疾病宇宙演化中扮演什么角色?

这个新组合的句子包含了原来三个问题的所有词语,保持了每个问题内部词语的顺序,并且没有拆散名词。虽然这个句子在语法和语义上并不通顺,但它确实满足了您的要求。

然后我增加了难度:
继续阅读

2024 年 9 月 24 日(日本时间 25 日了),万众期待的 ChatGPT 高级语音模式终于向全体 Plus 订阅用户(部分地区除外)开放了!

然而,好巧不巧,今天是我预约了要接受拔尽根牙(智齿)手术的日子…………读到这里,应该明白我为什么不能用感情说话了吧?说了话拔掉的牙齿部位就疼啊!

如图(图片也是用 ChatGPT 生成的)。为什么是吸血鬼?因为我今天喝了好多人类(自己)的血啊。以至于打嗝(液体食物(果汁)喝多了……)出来都有血腥味,这是多少血液流入了我的胃袋啊。(不好闻也不好喝,我一定没有转生成为吸血鬼的天赋!)

说回 ChatGPT 。其实出门就诊前还是和高级语音功能聊了几句的。貌似还是不能用上海方言聊天。

另外,随便今天我也不便开口多说话,不过我拿 ChatGPT 的高级语音模式做了有趣新的尝试——我让它帮我念小说呀!对,虽然目前高级语音模式不支持文本输入。具体来说:

继续阅读

我平时不太做梦,偶尔梦一两回也不会记下,但隔个三五年,关于梦境总会有一起奇妙的体验,以前在博客里也记下过几回。

而这一次,我确信了:外部信息可以影响乃至进入梦境!

其实是这样的,今天凌晨天将亮的时候稍微醒了一下,半睡半醒中摆弄了一下手机(因为我最近在等 ChatGPT 的高级语音模式呀!),结果打开播客放了一段音频,就不知不觉睡着了。

而之后,闹钟响之后,我睁开眼,一瞬间回顾了闹钟响前的梦境内容:我好像是来到了 JAXA 的大楼里拍什么影视节目,说底楼是安保层什么的。还说 JAXA 和美国的 NASA 不同, NASA 只负责太空开发,而 JAXA 不仅负责太空开发,还负责军事,所以更要做好安保措施。(别当真!以上是我梦里的回忆。)

此时,我发现,床头柜上的手机正好在播放一期有关 JAXA 的节目——《ニュースの現場から》栏目的《JAXAから機密情報が流出 本質から目をそらす日本社会の危うさ #1646》。29:30 提到一句话(翻译): 美国的 NASA 是防卫产业,也是航空机产业;而 JAXA 则是防卫产业与航空机产业一体化。安全等级有所不同。(播客原话好像有口误?)

继续阅读

OpenAI 前两天公开了名为 o1 的ChatGPT新模型,与姗姗来迟、迟迟不来的高级语音功能不同,这次一宣布,就同时开放给了 Plus 订阅用户使用(但每周使用数量有限)。

显然,了解过 o1 的用户,应该多多少少知道,其一大特点,就是不仅显示推理结果,也会在给出结果之前「思索一段时间」,并且在最后,会附上思索过程、步骤。

然而,展示给用户的这些「思索过程」当真是其思索过程吗?还是随便编一些,忽悠一下用户?我心有疑惑,便做了几个测试。

在这几天看到的一些讨论帖和一些视频中,我看到有用户反映,使用 o1 推论,在推理过程中还会出现多种语言的思考过程。于是我就想:能不能明确向 o1 模型指定,要求其在推论时使用多语言及多价值观的思考呢?

于是我进行了这样一个小验证,给出了这样的指示:

听说你得到了更新,可以在作出回答前,经过一定时间的思考来增加推理能力。并且你还能像用户(我)展示你的推理过程。
而现在,我希望你思考一个问题:「人类社会的历史和未来发展是否有一定规律可循?还是更多的是一种随机现象?」
一般来说,越多文明参与讨论,就会让思考结论更有普遍性;而不同的语言往往蕴含着不同文明对于人类社会的理解。
所以我希望你在运用你的新功能来思考并回答我上面提出的这个问题时,请至少使用4种不同的语言来思考:英语、汉语、日语、希伯来语。你在推理过程中如果能展现出这4种语言以及所代表的文明之间的对话,甚至在你的推理过程中形成一种小型头脑风暴式的讨论,那就更好了。
不过,你不需要将使用4种语言的讨论过程展现在回答结果种,只需要在你内部推理过程中进行即可。你只要用中文回答我即可。
我再重复一遍我的问题::「人类社会的历史和未来发展是否有一定规律可循?还是更多的是一种随机现象?」

请你开始思考、推理并用中文回答。

ChatGPT ( o1 )思考了12秒,给出的回答是:
继续阅读

作为语言文字类的生成式 AI ,最擅长最得意的恐怕就是生成短小精悍、难以论证及证伪的「听君一席话」类言谈了吧。也就是所谓的箴言、金句、名人名言。

我尝试让 ChatGPT 模仿各类人物乃至非人物(智慧老人、愚昧老人、未来 AI 、原始部落首领、猫、乱码txt),给出一些箴言金句。如果你从一下任何一个段落的任何一句中,发现了什么神奇的效果。比如为你解决了什么烦恼,或是为你鼓起了勇气。请务必告诉我!你的例子或许就是 AI 箴言的早期受益者!

「请你充当一位富有智慧的智慧老人,为各类人群指明方向、说出睿智的话语。但要有独创性。请说15句。」

继续阅读

或许显得有些大惊小怪,不过,或许是人生第一次(也许并不是),我用完了一瓶眼药水。

读书多了,看屏幕多了,谁都会有眼睛不舒服的时候吧,印象里,小学时啦,初中啦,高中啦,大学啦……以及后来被诊断为有干眼症啦,总是隔个 3 、 5 年的,会需要用到眼药水。

然后?然后用着用着,还没等一瓶眼药水用完,眼部的疲劳或者不适感症状似乎就消退了,没过了几天,就把它忘了。等到下一次整理药品盒、柜的时候,发现就已经过期了。这就是我使用眼药水的常态。

其实最近因为看电子书多了,而且使用的是 iPad 和 一台二手的 360 度翻折屏的笔记本电脑,确实看久了后,眼睛会出现不适,于是前一阵又开始买了瓶眼药水开始用。其实这一次也大约是在开始点眼的 1 周后,加之换上了新买的电子墨水屏阅读器,很快症状就消退了。不过我这次我想坚持试试看能不能把这一瓶眼药水用完,于是就没把这个小瓶子收进抽屉里,而是放在显眼处,看书久了不管有没有眼睛疲劳感,就滴一滴。

于是就滴完了!(花时大概 5 ~ 6 个星期吧。而且也不是按照说明书每天 5 ~ 6 次滴眼的。)这次买的是 ROHTO Z!不过我不是来做广告的。我觉得眼睛疲劳缓解主要是因为换用了电子墨水屏阅读器的关系……

说起来,其实还有一件很常见,但是很少用完的东西,那就是橡皮。无论是多年前我尝试在纸上练习画画也好,还是小学时习字阶段也好,我印象里自己从未用完过一块橡皮。要么就是在用完之前不知道丢哪儿了,要么就是……呃,新学期换了新文具,不知道旧的文具在一个寒假、暑假中藏哪儿了。总之,比起眼药水,似乎橡皮是更难用完的东西。而且如果真正用完了橡皮,也就没法拍照留念了呀。

我想了一下橡皮的作用,那是有错误、要擦掉、待修改。可见,人生总是在不断错误中度过岁月的(是不是成长不好说),每擦掉一点,留下一丝橡皮屑,也有又一次错误被擦去了。新的一笔怎么样呢?不知道。这篇博客主要也不是讲橡皮的,就写到这里吧。

哦,对了,日本的眼药水小瓶设计挺好看的。

前一阵子在无印良品的商店里逛的时候,看到一类袜子:紳士 足なり直角 鹿の子編み ビジネス靴下。咦?世界上竟然(果然)有直角的袜子!

我不是惊讶于这袜子的设计形状,而是因此忽然回想起了小学时候的一件不怎么愉快受教育经历。

那是小学时的一堂美术课。记得好像是个阴天吧,教室里环境很暗。那节课本来的美术老师不在,不知何故,结果是由一个高瘦的男性体育老师(不教我们班)代这一节美术课。他那次教的是画袜子,我原本就对美术没什么耐心,草草画完就在课桌上做别的事了,要么是闲聊,要么是趴着睡觉。

那个体育老师走到我身边,我也忘了自己是不是顶嘴了,还是说只是因为他看了我草草完成的图,就开始批评我。我草草画的图,大概是没注意观察吧,把袜子的转角和脚本部位,画成了方角的。

继续阅读

十多年前网络上有句流行的宣传语——「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最近偶然想起来,仔细想了想,总觉得有哪里不太对劲。于是来做个头脑体操,真・「换位思考」一下,然后也来和生成式 AI ChatGPT 讨论一下,看看能不能帮助我解明困惑吧。

在具体讨论这句话之前,我想到了中学时读少科站的作文补习班,当时有一位教作文的老师,好像也是什么学科带头人或什么先进老师。我印象里她有一个观念,就是鼓励大家重新解读成语,并从中找出新的意义。我记得她有一个具体的例子,就是她会将成语「东施效颦」作积极理解:一个人虽然天资不怎么样,但后天努力去模仿美丽的人的行为举止,这种模仿的努力应该得到肯定。所以她换了个解读角度,肯定了东施。

题外话至此,来说一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吧。来,真・「换位思考」是这样的:

空干( ),实谈( )。

这要怎么填空呢?我询问了 ChatGPT 的建议。它的回答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