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汉语成语:恬不知耻。是说一个不知羞耻的样子。无独有偶,日语里也有一个惯用语,用于阻喝、制止他人或警示他人的词:「恥を知れ」。意思是:你该知耻了吧。
不过,无论是汉语还是日语,我听到时总觉得不太对劲。最近我才想明白,究竟哪里不对劲。
简单来说,说这句话的人,往往是在用一个道德上「耻」的尺度在限制人,而非用一个明确的、有法可依的根据来只出一个人明确犯了什么错误。换言之,这句话背后是一个道德标准,而道德标准往往是模糊的、无文字表达的、流动的、因人而异的,甚至有些时候,只是为了让对方难堪而只停留于气势上、情绪上的表达和警戒。
如果一旦听到对方以「耻」这个标准来进行警告,自己就开始畏手畏脚,开始「知耻」,那就等入主动承认了对方设定的道德标准,并且那个道德是什么,也变成了由对方来定义,这就陷入了被动。所以,在听到此类话时,不妨冷静地分析一下,那个「耻」后面的到底是一个源于明文法律的职责,还是对方的一个道德标准。
所以,从此,我提倡的是「慧不知耻」,即用智慧去分辨对方在暗中设定的道德概念,并适当应对。或者可以要求对方提出明确的标准——某某法律条文。
这不,还有一个成语叫「不耻下问」吗?一个行为即便是在普遍看来是耻的,但或许仍然是有益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