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中的图片皆引用自所评本作漫画。)
***提醒:本漫画作品中包括多处相当残忍的剧情表现。本文仅为读后感,但不做推荐。***
不过,你如果想看到这样一个优美而不可思议的场景:一个日本女孩桃子(Momoko),跑到上海来拳打脚踢,还用「十三点」来骂人……!!!那翻翻这本漫画《上海ルーザー》也不是不可以(笑)。
言归正传——还是先来说明一下本漫画的标题,以及我这篇读后感的标题吧。这本漫画的标题是《上海ルーザー》(ISBN: 9784047378018),从其封面就可知,意思就是「Shanghai Loser」。而我本篇读后感用了沪语(吴语)来作为标题的前半段。「上海下只角黑社会赤佬打相打」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上海治安不良地区的黑社会流氓打架」。对,用一句话概括的话,这部《上海ルーザー》讲的就是这么一个故事。
简介
本作以1999年虚构的上海为故事舞台。讲述了钟氏粽子餐厅家的年轻人鐘睿,因为在路上救助了一对乞丐儿童,因而被他的童年好友——同时也是一名加入了全国性黑帮的年轻人——梓豪——盯上了。由于这一对流浪儿童是这个黑帮的进行人口拐卖的选中目标,所以鐘睿的救助行为就相当于妨碍了梓豪所在的黑手党的业务,于是梓豪就对鐘睿和他的家人、恋人展开了残酷的报复;而之后,鐘睿也踏上了复仇之路,在其一路上认知了一些同路人。
呃……说实话,我不太有信心是不是概括准确了。因为在故事一开头,在鐘睿救助流浪儿童之前,他就已经和梓豪在街边打了一架(并且不是倒叙)。而且从扉页看来,似乎主要角色还不止鐘睿和梓豪这两个人。后面逐渐加入的其他角色似乎也不是什么简单的角色,特别是那个用「十三点」骂人的日本人(笑),居然是个能让黑帮忌让三分的角色。
不合理的残忍,不像上海人的做派
说实话,我既从画面观感这一层面反感过分的残忍表现,也从另一个层面——叙事合理性的层面——反感这本漫画中加入过剩的残忍剧情,但却没有足够合理的交代。
俗话说「盗亦有道」,即便是黑帮组织,也应该考虑个成本,过激的报复显然会招来更大的社会关注,而且下狠手进行报复这件事本身,也是需要派遣人力动手,需要大动干戈的。划得来划不来,就是个问题了。反正,这部漫画中有相当多的剧情表现,在我看来是为了表现残酷而画得残酷,却忽略了黑帮人员或组织的行动也应有其合理性(考虑行动成本)。通常来说,上海人在别人的眼里,或许有一种「精明、精打细算、有边界感而冷漠」的刻板印象,不管这种刻板印象是否能适用于每个上海人,但我觉得,如果是以上海为根据地的黑帮(P174),那么更应该表现出「适当的报复」而不是像漫画里这般使出「无限制地残忍报复」。从这一点上来看,尽管舞台设定是在上海,但剧中的黑帮组织却一点都没有海派气质(笑)。
不仅仅如此,在漫画中描述黑帮个人的奇异行为时,似乎也只是为了表现残酷、怪异而如此安排(比如有一个70多岁的黑帮角色是把人解体后喂给牲口,然后再把牲口杀了做成菜宴请村民),但完全缺乏对此角色如何行动的合理性说明——我这里所说的「合理」,是指漫画故事中,即便是穷凶极恶的人,也应该有对其行为缘由的说明,以便让读者对其产生一定程度的共情和理解,否则,他就成了漫画中一个为了表现残忍而被画在纸面上、成了一个毫无说服力的角色了。
还有一点我非常不能认同这部漫画叙事手法的一点,就是包括鐘睿在内的剧中角色,在前一晚刚刚遭受严重报复、遭遇到极其残忍的事件后,次日,换了个场景,竟然能和别人谈笑风生、做鬼脸、一脸精神地烧菜(如P164)。我觉得这同样是没有故事说服力的表现,缺乏了角色应有的情感的一致、连续反应,成了同一个名字、同一个外表,却在我看来是在不同场景中互相割裂的多个人格形象。
此外,还有一点也不得不指出,本作的每个角色似乎都有一段黑暗的历史,而这一卷里几乎每一章都会交代不同角色的各自经历,这就导致剧情显得相当失焦,在读者(我)试图把握故事主题时,却被每个角色的黑历史分散了注意力。
好吧,批评了一通残忍暴力这个本作最让我难以接受的点,下面来说说优点。在我眼里,本作的许多优点,体现在无关紧要的「细节」之处。
背景老灵光呃!(背景很好!)
这里说的背景,既包括了画面视觉上的表现,比如像是石库门的老房子,还有背景光鲜亮丽的浦东建筑群下方近处,仍有破旧低矮的石库门房(1999年的上海确实如此,即便到了现在2024年应该也有一些地块还没动迁吧)。
(对了,这一场景是静安区南京西路,是鐘睿在家庭遭到报复后换了个地方居住,所以这里不是下只角,是上只角哟!)
同时,这里说的背景也包括了对于社会时代背景元素的表现。比如像是画面中出现多次的,拆迁及反对拆迁的争执公告贴纸等等一些细节之处,都比较符合1999年的上海社会时代背景。
上海闲话发音老正足呃!(上海话发音很标准!)
虽说这是一本日文漫画,但在一些角色台词中的个别词汇,却偶尔也会采用汉语来表达,并且我还很高兴地发现,有一部分汉语旁边注明的发音,是以上海话的发音来注音的。
比如这里的「哥哥」,就注成了「クク」(Kuku),接近于上海话的Gugu。
而这里的「谢谢」,也是注成了更加接近上海话的发音「シャジャ」(SyaJya)。
最上面引用的日本女孩的那句「十三点」,更加是一句典型的上海俚语了,这里的注音是「スーサンデェン」(Suu Sann Deenn)。不过这里我也要提出一个小疑问,因为在上海话里「十三点」是一句比较轻的骂人的话,常常还略带有娇嗔的情绪在里面,类似于「小笨蛋」或「你脑子坏了呀」。而对于这样既暴力又紧张的场面,「十三点」会显得太过轻柔。
总之,能在一本日本漫画里,看到十三点看到上海话,我还是很高兴的。
内阿拉上海人呃精神米貌摸了色清嘛!(很清楚我们上海人的精神面貌嘛!)
我觉得对于路人小市民的表现,是这部漫画的亮眼之处。
比如,一只鸡从笼子里逃出来跑到大街上,旁边的路人会饶有兴致地给鸡加油。如果说这一点还不算那么「上海人」的话,那么下面这一点一定会让上海人会心一笑。
看到男主角鐘睿被打伤,路人大叔和大妈跑过来,路人大叔一边掏出手机拿到鐘睿眼前,一边问:「不要紧吧?要不要我用新款的手机帮你叫救护车?」这种不经意间、一不小心,甚至自己都没意识到地就「豁胖」(显摆)了。这种下意识地、不自觉地显摆,可以说,是一部分上海人的习惯特征……为什么我这么说?因为,我自己反省了一下,好像我就多多少少有这个习惯……如果看《老娘舅》等上海情景喜剧的话,应该也能看到类似不少的桥段吧。
最后再来猜测一下作者的出身
本作《上海ルーザー》,作者是叶輝。如果仅看这两个汉字的话,或许可以猜测作者可能就是华人或者说就是上海人。不过,看漫画尾页上的作者名上的注音,似乎是用训读方式来注音成「かのう あきら」(Kanou Akira)的,而日本姓氏里也确实是有叶(Kanou)这个姓氏的,目前业界知名的有《Fate/Grand Order》的第二部开发指导者叶良樹(かのう よしき)。所以,这位作者叶輝,也可能是一位姓叶的日本作者。
而在这部漫画中,除了我上述列举出了种种符合上海社会环境、市民精神面貌的小细节外,在章节之间的插页图上,作者也提及了上海电视台曾经还播放过《灌篮高手》等往事。这又似乎让我觉得作者应该是有1999年前后在上海的长期生活经历的。不过另一方面,正如我指出的那样,作者将「十三点」这个轻型骂人俚语用于一个激烈紧张的暴力场面,这有点让我感到意外;而且在漫画开头所给出的一家餐厅名字被写成了「宋氏美味的生鸡肉和鸡肉菜肴」这样一长串的名字(P5),根本不像一家餐厅的店名。以上种种又让我感觉作者他可能并非基于亲身经历,而是从书本上了解上海相关知识,因此在市民俚语方面的语感略显奇特——因为俚语的使用通常不会被详细地记录在书本上。
总而言之,尽管这本漫画从其题材及剧情表现上来说,并不对我的胃口,但我却很好奇作者究竟是不是一个上海人(有长期实地生活经验)了。所以,相比于本作故事的后续篇章,我更加期待这位作者能创作出更多不同风格的上海故事的漫画!
To作者叶輝:多帮阿拉上海人扎扎台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