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NHK宣布《记录的地平线》(ログ・ホライズン)宣布制作第三季动画《円卓崩壊》,无论是中文观众还是日文观众的期待都日渐高涨。
于是这几天正好在百度贴吧看到一个帖子,楼主问是否需要阅读轻小说,然后吧主「平凡的绊」在回复中提到:「动画的目的是卖小说,当然以满足小说读者为第一要务,然后才是满足动画观众,这个是轻改的一贯特色。」
吧主的这个观点引起了我的兴趣。其实这个观点我也早就听说过,甚至有更露骨的指责,说动画片不过是广告片,而真正销售盈利的是玩具(手办周边等)。进而发掘下去,却发现了《记录的地平线》第三季与前两集的不同之处!虽然看似不起眼,但可能意味着其制作倾向的改变。
这里不得不谈及的是日本TV动画片出资方的问题,也就是大名鼎鼎耳熟能详却不太能弄明白的「製作委員会」方式。
简单来说:制作动画总要有预算资金。在很久以前,通常预算资金都是由动画公司自己出资的,因而动画片所赢得的利益也都有该公司获得(当然要向原作者支付改编使用费用)。后来,在上个世纪90年代左右,随着动画产业逐渐受到关注,越来越多的公司想进入(投资)这个领域;同时,也考虑到动画作品有成功与失败,即作品受到喜爱因而相关周边书籍大卖或作品被观众冷遇结果周边卖不出去。为了集合多家公司的资金,创作出更多的作品,同时也是为了分散失败风险、分享成功收益,日本动画的制作,出现了由多家公司共同集资筹划的前期准备形式——「製作委員会」方式。使这项制度一举成名的,便是大名鼎鼎的《新世纪福音战士》,可以说EVA的成功不仅在于其内容怪力乱神,还在于它在业界及社会引发的讨论与改变。
同时,「製作委員会」方式兴盛的同时,也收到了相当的批评。其中就有人认为这样会使动画作品沦为玩具、书籍的广告。例如「製作委員会」中有卖CD的公司、卖手办的公司出资,那么这样的作品在前期企划阶段,就容易被设计为倾向于突出其中的角色歌曲,以及突出角色脸谱化性格、取悦观众的外形与人设,而对剧情本身的合理性与叙事节奏乃至画面表现可能就欠缺考虑打磨。我想,这可能就是吧主提到的,制作动画是为了卖轻小说而服务这一观点的来源吧。
说起来,关于这个「製作委員会」方式,以及新海诚导演的制作团队如何看待这个方式,在2014年日本国驻上海领事馆举办的一次公开活动上,他们请来了当是皮乐中国公司青木佐登留先生(应该是新海诚曾经的合作伙伴?)为中国观众做介绍分享。我当时参加了这场活动,还就「製作委員会」的问题向青木先生提问,想看看作为一个业内人对此的见解。当时的回答请看我个人博客上那天活动的简记。
让我们来说回《记录的地平线》的事。不查不要紧,一查,发现了一个小问题——
在第一季作品的官网上,其版权所有者写的是:「©橙乃ままれ・KADOKAWA/NHK・NEP」;第二季作品官网写的则是:「©橙乃ままれ・KADOKAWA/NHK・NEP」——可见两者是一致的。
根据日文维基百科「製作委員会方式」词条的解释,这种表记方式的顺序通常其意义为:「(原作者・原作の著作権/出版社(漫画・小説が原作の場合)/制作局/○○製作委員会など)。」对号入座来看,橙乃ままれ是原作者名,KADOKAWA是角川出版社。那么第三个「NHK・NEP」是什么呢?
经查,这是日本放送协会,也就是NHK,日本国营电台旗下的一家公司:「NHKエンタープライズ ・ ホーム」。简而言之,《记录的地平线》第一、第二季并没有采用时下流行的「製作委員会」方式集资、准备、策划,而是由日本放送协会NHK独家出资制作(也意味着独家盈利)的一部作品。根据我的粗浅理解,就《记录的地平线》第一、第二季动画的制作商业关系来看,NHK并没有促进原作轻小说贩卖的利益动机。不过话说回来,以动画为基础,NHK倒是发售了动画设定集与BD光盘,因此NHK可能有促进后两者销售的动机。
但是,让我们来看看动画第三季《円卓崩壊》。NHK的播放预告消息里,写的是:「Ⓒ橙乃ままれ・KADOKAWA/LHP」。注意,这里发生了改变,从原来NHK・NEP变成了LHP。其宣传Twitter也不同于前两季动画而新设立了一个账户@loghorizon_DORT,目前昵称为:「アニメ「ログ・ホライズン 円卓崩壊」製作委員会」。
因此,可以说:不同于《记录的地平线》第一、第二季。动画第三季的资金筹备是采用了「製作委員会」的方式。我推测LHP就是LogHoraizonProject的缩写。正如上文所说,采用「製作委員会」后,可能意味着制作企划方向与侧重点的改变,即倾向于突出那些有利于委员会成员商品贩卖的那一部分作品特点。然而,目前我还无法查到本次製作委員会里都有哪些公司,甚至有没有中国方面公司的参与,所以就难以作出进一步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