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读了一些佛教以及古印度文明的书(也只不过读了几本而已)注意到一个现象。好像印度古代文明里,「轮」这个概念的存在感比较突出?
最有名的应该是六道轮回吧。查 Wikiepdia 上 Saṃsāra (轮回)词条中所介绍的的语源:「Saṃsāra (Devanagari: संसार) is a Sanskrit word that means "wandering" as well as "world," wherein the term connotes "cyclic change" or, less formally, "running around in circles."」似乎是一个循环、漫游的概念,然后才是绕圈旋转。不过在藏传佛教的一些图像表现中,六道轮回确实就被描绘为一个六等分的圆盘了,也就是更有作为造型的「轮」的形象了。
再有一例,据说佛教早期阶段,在宗教造像上,对于佛陀本人是不直接以人的形象表现的,而代之以:菩提树、佛足石,以及:法轮。所以在较早期的佛教造像上,看到了这几项图像,就知道它们象征佛陀——不过,同时代的雕像里,对于印度诸神确是直接以人或者说接近人的造型来表现的。后来直到佛教传入中亚,才出现了作为人来表现的佛陀。看,这里就有一个法轮了吧,而佛陀向五位跟随而来的人说法,也被称为「初转法轮」。而至于说到了《圣斗士星矢》里沙加的那个招数「天舞宝轮」,我猜测应该也是由法轮演变而来的吧。
其实还有一个隐藏的「轮」的概念。那就是佛教要解决的终极问题的「苦」,通常在中文里,就认为是痛苦的意思,而日本佛教人士通常会将其解释为「思い通りにならない」——不遂人愿、心想事不成、实情与自己所想的不同——而这种眼前的事实与自己所理解和预判的世界不同,就唤起了痛苦的感情。嗯……这是中、日的理解,但如果依然查 Wikipedia 上 Duḥkha (苦)的词条,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语源解释:「While the term dukkha has often been derived from the prefix du- ("bad" or "difficult") and the root kha ("empty," "hole"), meaning a badly fitting axle-hole of a cart or chariot giving "a very bumpy ride," it may actually be derived from duḥ-stha, a "dis-/ bad- + stand-", that is, "standing badly, unsteady," "unstable."」翻译过来似乎是车轮的轴心不正,导致行车不稳,颠簸动荡,令坐在车上的人不安。可见,这里似乎又是从一个由车轮引起的不良情感,而引申发展为一个哲学人生上的命题。
以上就是我在阅读和查资料中发现的 3 个例子,但我不知道在古代印度社会中,车轮以及由车轮构建起的交通工具是否真的占社会生活的那么重要位置,以至于哲学上宗教上都拿它做比喻,亦或有可能只是我偶然想到而偏重了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