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转自本文所评漫画作品。)
「润」*是一个近些年流行起来的新词,其音同英语「run」即跑步,而实际使用时,有逃跑、离开的意思,往往是指对原先社会状态感到失望或恐惧,而来到另一个社会求生。这本题为《日本の月はまるく見える》(ISBN: 9784065346471)的漫画就是这么一个有关一位原居住于(漫画虚构世界中)成都的爱看男性同性爱(BL)题材的漫画并进行同人漫画创作的作者——夢言——她润出原来的社会,抵达日本,获得与出版社签约连载BL漫画机会的故事。
本书的标题可翻译为:日本的月亮看起来圆。它化用了一句汉语的歇后语「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其原意是:月亮明明是同一个月亮,但在对外国抱有好感而故意美化的叙事语境下,会被描述为连月亮都比本国的要更圆,算是一种对「崇洋媚外」的讽刺。但随着人们发现同一个社会概念在不同社会确实会有不同的社会实践表达,因此有时该歇后语也会被用于一些肯定的场合,即「外国的月亮(隐喻社会生活)就是比较圆。」作为一种对于讽刺的反抗。至于本作究竟是哪种用法,还请在看完这篇读后感后,如果有兴趣的话,请自己买一本来品味一下。
(*我在这里对「润」与歇后语「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做了简单的解释性说明,或许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读者来说这些解释显得有些多余。但我认为本文可能被10年后、20年后乃至2000年后的人看到,以及随着ChatGPT等翻译工具的发展,可能会被非汉语母语的人读到,因此我对流行语与歇后语做了一些必要的说明。)
我说这本书的内容是「润」,这可不是我胡说八道。在本作中,确实在不少台词及旁白中,提及了主角夢言对她原先所在社会现状(比如出版审查、网络审查与阻拦)的烦恼(P5、P11、P12、P117等)。而我也读了两篇本作现实中的作者:史セツキ接受采访的报道(其一:モーニング編集部采访、其二:文春オンライン采访),了解到这位作者自身也与本作主角夢言有类似的人生轨迹。而我猜测,虽说夢言在漫画中的经历应该不是实际发生过的事(讲谈社总不会让一个打算和其签约的作者用短期旅行签证赴日吧…),但毫无疑问夢言的角色表現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作者史セツキ自己所感与所想的投影。
作为一种叙事媒介的Manga(漫画)
说实话,这本漫画无论从角色造型的绘图,还是从一个个画格中视角的选用来说,都很难说是一部佳作。我想作者史セツキ在日本一定看了许多漫画,应该比我这个只会写文的人,更能明白本作的表现力与日本市场上优秀漫画作品相比,还有多大的「进步空间」吧。
但是,漫画除了绘画表现外,它还有一种作为通俗叙事媒介的功能,说白了,就是去阐述一个故事、一个现状、一个情况、一个危机……漫画这个门类的作品以其易于理解的表现方式,去表达了一种认知与关切,这也是Manga的意义之一。而从这一点上来说,本作《日本の月はまるく見える》具有独创性——或者至少是具有稀缺性的。它将「审查」、「打击」、「苦闷」、「年轻人」、「BL」等一个个原本只出现在社会学书籍或社会新闻评论视频中的一个个概念性单词,去用漫画这种可以简单易懂的方式表现出来,这部作品可以说是开拓者。特别是,当在别人没有去画这个话题,甚至是不敢画、不能画的时代,作者把它画了出来,那么从一种叙事媒介这一标准来看,本作是值得评价的。甚至于可以说,这是一部有关「弱势者的自我表达与主张」的作品也不为过。因此,它为通常被认为是「娱乐产品」的漫画,增添了一抹人文关怀的色彩。
从林致遠这一角色的表现,看本作叙事上的不足之处
通读本作,相比于我已经能猜个八九不离十的夢言这个角色的表现,我更关注她的同伴——林致遠这一角色的表现。但从该角色的表现来看,我觉得漫画作者在漫画叙事、背景文化交代这一层面上有所欠缺;而对该角色的内心塑造也显得不足。
先说背景文化交代这一点。林致遠一上来的表现就是一个遵守社会常套价值观、并且爱说教的角色,用当下的流行话来说,就是「爹味十足」,漫画P23、30页的谈话场景就很好地表现了这一特征,在这里,他成了一个典型的「我这是为了你好」而催婚的角色。而P72的画面,在两人的对话中夢言也表露出了自卑发言:自己到了这个年龄还单身,而且还在画BL漫画等等……由于我本人也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中出生长大,因此我相当可以理解剧中夢言这句发言的背后,是遭受了多少有形无形的「到了什么年龄就该做什么事」、「再不做就晚了」、「一旦一步走错,以后会很惨」等有形无形的劝说与警告,它们就像是从黑暗中伸出的无数的指指点点的手指,以及拿着沉重铁链的手。OK,我完全能明白这一现状。然而,这是一部日语漫画,至少目前是一部主要是面向日本市场的漫画。所以我猜想,如果仅仅是在漫画中抛出这么一两句林致遠的「爹味」台词,或夢言垂头丧气的自卑台词,日本读者究竟能不能很好地理解呢?所以,如果我能够建议的话,我会建议作者在这里最好再增加一些有关这两人所处社会背景现实的描写——比如激烈的社会「内卷」式恶性竞争、「什么年龄就该做什么事」的顽固思想,乃至可以有更深沉一些的观察与表现,比如:社会保障机制的缺失导致人们对自己人生「走弯路」容错的极度低下及恐惧,或是社会价值观多样性的贫瘠导致了「成功人生」定义的狭隘。虽说在日本社会也存在着同样的情况(例如在日本的电视新闻中总是会在人名后面写上年龄;以及日本社会中有一种「勝ち組」/「負け組」的二分人生价值观念),但我觉得在漫画中,对于林致遠及夢言的如此发言,再增加一些基于角色所在的社会背景交代,或许能让读者特别是日本市场的读者能够更佳清晰也更加深刻地了解并由此产生同理心。此外,对于这些背景情况的补充,我想这也可以为漫画的画格内容带来一些变化。
说完了背景交代部分的不足之处,我再来说说对于林致遠这一角色塑造上的不充分之处。现在,在我读完第1卷漫画后,我感觉林致遠就是一个「爹味说教」(P30)、「想要尝试阅读夢言的漫画」(P35)、「支持和鼓励夢言去日本」(P41)、「到了日本跟着夢言去了漫画店BL专区却又一脸嫌弃」(P59)等等漫画内为了推动剧情事件发展,或为了体现夢言所面临的来自身边的社会压力而作出「爹味」发言的「功能性角色」、「工具人」。然而本作中却没有很好地表现出他作为一个自称直男,对于BL漫画的态度的转变或至少是对于「创作BL漫画」这一行为的态度转变。就是说,我没有能在漫画中很好地读出并理解林致遠这一角色的变化轨迹。他似乎仅仅是由以上几个我列举出的侧面拼接整合出一个角色。我想,如果本作是要体现「突破」或者说「变化」这一点的话,那么夢言这个角色从成都来到东京、从在网络平台连载同人的投稿者,变为到正式签约连载作者,这是一种她的物理上的突破(即「润」)、以及创作环境上的变更,其实都是一种外在的转变,但是她爱好BL漫画的内心价值观本身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可言。而从另一方面——另一位角色来说,如果本作能更深入一步地去描写林致遠这一男性角色对BL漫画类作品的认知上的纠结、思考与变化的话,这将会是表现角色内心有所「突破」和「变化」等内在的转变的良机。在这一点上,至少是在第1卷中,我没有在林致遠这一角色身上看到多少着力之笔。
写到这里,我意识到能写出那么长的「建议」的自己,好像也蛮「爹味」的?
直视日本的月亮——能从勇敢到值得尊敬——吗?
正如我开头第一部分所表述的那样,我很欣赏本作揭示痛苦、揭示纠结、揭示困境的这个题材,这也是作者在采访(上述链接其一)时提到的:想画那种政策下生活着的人们的故事(原文:「その政策の下で生きる人々の物語を描きたいんですよね。」)。相比于锣鼓喧天、高歌一曲的「正能量」,那高耸的铜墙铁壁投下的暗影才是恐惧的普遍来源。有的人撞上了BL漫画这块砖头,有的人,撞上了别的砖头。
而作品中对于夢言与林致遠在日本短暂生活的描写,带来了一种「外在」的视角。从外部往回看,从宇宙往回看,有了比较,有了不同,便使自省和思考变得成为可能,进而可以开启想象「如果是另一个形态的……」以及「或许奇怪的不是我?」。然而怕就怕的是,连同获得「外在」视角,都成了一种却来越困难的事,甚至成了一种被自我排斥的事。
同时这里也要指出,既然夢言来到了日本(尽管第1卷最后又回成都了),她应该也有更多机会接触到日本社会,看到在BL作品「表现的自由」得到保障的同时,在日本社会,对于实际同性恋者及LGBTQ者的法律支持及社会共识依然是落后于世界或亚洲其他一些社会的。如果本作仅仅描绘夢言所在的原本那个社会的文化出版意义上的限制,我认为这已经足够好了,这已经让我觉得漫画作者足够勇敢了。但是,如果本作能够进一步通过夢言的观察与思考,去揭示和描绘日本社会中「出版文化作品上的BL」与「现实同性爱者的境遇」之间的差异——这正如本漫画作品标题《日本の月はまるく見える》的隐喻所示,应当对日本社会的实态,也要去「看」,不断地看,比「看起来」要看得更为深刻,才能回答月亮到底圆不圆、到底怎么个圆法、是否有哪里看不到的一面还不够圆……等等这一系列问题。如果能在该作品中保持第1卷主题的同时,在后续故事中直视并描绘日本的月亮(实情),那么我将会认为作者是值得尊敬的。
以上,算是我的一个小小的「注文」(点菜)。
结尾,无关的回顾
结合我之前写的一篇《读有关中国国内BL作品应变策略的研究笔记,我的想法是》,在该文中,我就提及了:「BL作品的创作者及出版业者,是否会采用转移出版地(移动到出版自由程度相对高出许多的地方)这一层级的策略,来应对呢?」而本作《日本の月はまるく見える》中所描写的角色夢言的情况,以及本作现实中的作者史セツキ的情况,应该就是一个实际的创作者与出版地转移情况吧。
恭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