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仆和女仆咖啡店,相信各位ACGN爱好者都不陌生,即使没去过,那也多少会在作品中、CG上见过。典型的黑白色调蕾丝边女仆装便浮现眼前,是吧?
女仆咖啡店起源于日本。据中文维基百科中女仆咖啡厅词条的说明:“第一家正式的女仆咖啡厅‘Cure Maid’于2001年3月,在日本东京都秋叶原的电器街成立。”在日本,女仆咖啡店写作メイド喫茶店,メイド是maid的日文,‘喫’则与‘吃’同,所以在日本女仆咖啡店就是女仆吃茶店。中国大陆这边这五年来女仆咖啡店也在各大城市中建立起来。当然,一些社会上的报道、批评、讨论也相应而起,例如前几年成都女仆咖啡店引起的社会议论。
那么,下面让我们追根溯源地了解一下女仆文化。在我看来,当前的女仆文化有两个源头,其一是日本的萌文化;其二可以追溯到维多利亚时代的经典女仆文化。
萌文化相信不用多说,大家都很熟悉了:轻轻勒住大腿的绝对领域长筒袜边界、挂在身后毛茸茸的尾巴和大号的蝴蝶结、十指相扣而成的爱心、冰冷眼镜片下口嫌体正直的娇躯……这些都是来自日本萌文化理念的具现化元素,体现在女仆咖啡店内的方方面面。
那么维多利亚时代的女仆文化呢?其实我本来也是不知道的,后来我读了《图解女仆》这本书,书中介绍了维多利亚时代仆役的方方面面,让我对女仆有了全新的了解。
女仆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说白了就是清洁工,就是家政工。起初的女仆是没有制服的,仅仅是用一些旧衣服破衣服给她们穿着就行了。女仆的地位也是极低的,亲密喂食?夜间侍寝?摁在餐桌上啪啪啪?想都别想!在有豪宅的贵族家庭里,主人的走道和女仆的走道是分开的。如果女仆在走廊上偶遇主人,必须立即面朝墙壁站立,直到主人走过。而且当时社会是秉承“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因此家庭内务大权都掌握在女主人手里,而女主人则委托女仆长管理所有仆役。当时女仆长的标准形象可不是把飞刀插在腿间拥有两条银白色麻花辫的“完全潇洒的女仆长”,而是拿着豪宅所有房间钥匙串的中年大妈!
后来不仅仅是上流贵族,一些中产阶级家庭也开始争相雇佣女仆以体现自己的身份,有些并不十分富裕的家庭则以钟点工的形式雇佣女仆。在这些并不十分富裕的家庭里,女主人本身也没许多华丽的衣服,也没有很好的身材和皮肤,几乎无法和女仆区别开来。怎么办?这时女仆的制服——女仆装也就随之出现了。女仆装的作用,其实是对女仆的约束,是为了体现女仆的低下地位而出现的产物。更直接地说,就是为了体现和满足女主人的身份虚荣而给女仆穿上特定的制服,以此时时刻刻标识出她们的身份与地位。这时的女仆装并没有蕾丝花边等装饰,一切向着实用和提示身份的作用看齐。
再后来,随着贵族家庭中雇佣女仆数量的增多,工种也开始分化。有掌管全体女仆的女仆长、有孩子的家庭教师、有育婴女仆、有女主人的随身女仆,当然更多的仍是数量众多的清洁工、厨房女仆、洗衣女仆等。此时出现了一种名为客厅女仆的工种,用以在主人家里摆设宴会招待客人时盛饭上菜,端茶送酒。此时她们的制服就朝着装饰性的方向发展。例如胸前出现了领结,袖口和领口也出现了蕾丝花边,头上则出现了装饰性的喀秋莎。
至此,女仆装基本成型。
所以,从女仆文化的经典源头看来,女仆并不是什么浪漫或卡哇伊的职业,女仆装也不是什么华美或诱惑的服装。记住:女仆就是清洁工,就是家政工。
因此,返观前些年社会上对中国出现的女仆咖啡店的评论,其中提到有大人认为口称“主人”、身着女仆装是不平等的体现,应该取缔。我看到网上也有动漫爱好者极力辩护这只是一种爱好和习惯,不是低人一等。
对此我的回答是:专家们,你们说对了!这里就是不平等的,女仆就是低人一等的!就是要体现和主人之间的身份地位差异!然而这件事要这么看待:从职业身份角度来看,女仆和顾客是消费者与服务员的关系,本就平等无异;但是从职业内容来看,女仆咖啡店中女仆的职责就是要扮演一种身份低下的女仆,就是要构建起一种不对等的主仆关系。做个类比,如果演中世纪剧本,那就必定会有国王和乞丐;如果拍抗-战电影,那就必定会有红-军和日寇。演员平等,但演出角色不平等。
在我眼中,女仆咖啡店就是在现代都市中建立起的一块虚拟时空,其中充满了萌元素与主仆之间的等级差异,此二者相辅相成:主仆之间的身份差异是女仆属性萌点的根基,而萌文化则使这种主仆关系充满了亲切、活泼与爱意。
在下篇中,我将就自己在日本以及中国女仆咖啡店经历,介绍一下女仆咖啡店中一些有趣的现象。
相关推荐:
《图解女仆》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131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