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s

All posts for the month 2 月, 2009

从角色扮演的角度,我如何看待《魔力宝贝》中的“职业歧视”
《魔力宝贝》,是一款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故此,在我看来,角色扮演游戏才是应有的,同时也是最善于游戏、最符合本质的游戏方式与主题。

那么,从角色扮演的角度来看,我是如何看待所谓“职业歧视”这一现象的呢?

试着想象一下:在法兰城的街头,一位刚与亲人好友告别,踏上远征初途的勇者在熙熙攘攘的集市、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忽然跃起,跳立在一方高台上。他正了正胸前的徽章,那是在上一次任务中被授予的勋章,在阳光的反射下,显得光鲜与尊贵;他脚上穿着的,是邻居所在的商业公会为他壮行而赠予的锁链鞋;他口袋里塞着三瓶回复药剂,是教会取出了珍藏已久的番红花交付医院连夜煎煮熬制的;而他的行李包夹层中,还放着故乡情人在烛光边写下的12封书信,半个月拆读一封,到他半年后归来的那天,便能开启最后一个信封中姑娘的心意……

好,以上权当废话。那么,试想:这位整装待发的勇者,他站在高台上,向大家号召,募集同行的伙伴,他会怎么说呢?

A:“无论是谁,只要和东门外哥布林掐过架并且战胜了它们的,就跟俺去冒险吧!”

B:“和洒家年龄差不多的,不管是做什么的,愿意来的就跟洒家走吧,咱们去冒险!”

C:“我的兄弟、我的姊妹们!我正要远征索奇亚大漠,那里不仅有严酷的沙漠环境,还有带着剧毒尾钩的蝎子,浑身带刺的仙人掌与嗜血如命的木乃伊。我需要几位勇敢的、公义的并富于力量的伙伴!如果你们有百分之两百能快速高效地清除沙漠上一切阻挡在眼前的怪物群的能力的话,请与我同行,我将与你们分享成功的荣耀!”

显然,说A和B的勇士还太嫩。他将经历的是一场生死考验的冒险,轻则受伤,重则一命呜呼,怎么可以不挑选队友的战斗能力及战斗效率呢?再说了,家里的女孩还等着他归来呢,要是碰到一支战斗效率低下的队伍,等远征一年半载的回来,女孩都跟别人好了跑了……到时候就抱着狂战哭吧。

从角色扮演的角度来说,C才是一个真正准备战斗、面临战斗的勇者应当做出的对队友的选择。就像人才市场一样,合适的、有才的勇士聚集在一起才更有可能获得财富、权位与荣誉,而不是随便凑一支队伍就能出发的。

我们把C这句话用一种不带有角色扮演性质的语言翻译出来,便是:弓格魔++++++++

由此看来,从角色扮演的角度来思考,“职业歧视”这种现象是合理的、应当的甚至是值得提倡的。“职业歧视”并非“歧视”,而是“人才征选”。

今天早上想起了一个有趣的类比,从哪儿说起呢?
《空之轨迹》中有一个基础而独特的设定:导力。这是一种能量,既在战斗时类似于传统RPG中的“魔法”,在剧情故事中又类似于“电力”。

让我觉得最出彩的地方,就是导力的“跨语言”性。

其实“跨语言”是从微软.NET框架借用过来的一个特性。.NET框架是微软公司的一个开发平台(简而言之:做程序的平台),它具有跨语言性,即可以用C++、VisualBasic、C#、J#等多种语言进行同一项目的程序开发。

做一个类比,《空之轨迹》中的“导力”也是“跨语言”的。《空之轨迹》游戏中有不同地域文化的国度,比如类似于欧洲的埃雷波尼亚帝国,类似于亚洲的卡尔德内瓦共和国,以及看不出类似于什么国度的利贝尔王国。既然地域文化不同,那么各国家中也有各自不同的特征物,比如利贝尔七曜石导力矿、卡尔德内瓦的“龙脉”、结社的“福音”、露茜奥拉所使用的“苻术”……等等。

对于这些不同民族风貌所带来的事物名词,游戏设计者不是试图将他们互相之间进行解释和翻译,而是将这些各国文化中描述能量现象的名词都统一在“导力”的框架下——即我所谓的“跨语言”性。导力作为一种自然界的能量,其结晶埋藏在深山中被开采,便是七曜矿;其以流质形式在地下分布,就是“龙脉”(七曜脉);其被用来读取人类的思维,便是“福音”导力器的一种功效……

如此,既保证了在游戏中出现不同地域风情民族对自然事物持有不同的解释,又保证了该种能量在世界观设定上的一致性。这样的“跨语言”的魔法设定特性是很妙的

社会性的不可知论

我是一个不可知论者。至少目前及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是不可知论者。

不过今天要说的并非物理客观界限上不可知论,也不是基于“缸中之脑”假想实验的不可知论,而是源于社会、源于人生性质的不可知论。

起因是这样的,最近在看书及看网站时,几次重复地看到了“李森科”这样一个名字。然后去维基百科查了一下,了解了个大概:李森科是苏联生物学家、农学家。他“坚持生物的获得性遗传,否定孟德尔的基于基因的遗传学。他得到斯大林的支持,使用政治迫害的手段打击学术上的反对者,使他的学说成了苏联生物遗传学的主流。”

总之,关于他的故事,就是“政治干涉科学的代表事例”。

一般人对此事的思考角度,都着眼于苏联政府或是苏联科学界,不过今天我的着眼点在于苏联民众。设身处地地想一想,除了科学界的工作者外,当时苏联民众确实不可能去判断这两种遗传学说的是非,而只能根据当时“主流媒体”的“主旋律”及教科书上的说法,去相信李森科的理论。因为一个普通民众有自己的生活,而科学研究是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智力与资金的事业。每个人的时间、精力、智力与资金是有限的,不可能花费太多的以上因素去求证一个事实。就这样,大家对“主旋律”的说法信以为真,而实则远离了真理。——至少是增加了远离真理的可能性。

再把眼界放开阔一些,想一想:我们关于科学、关于社会、关于历史等等所有知识,都是来源于何处?我们除了自身经验以外的事实,几乎都是从外界报道上得来的。而来自外界的消息都是通过许许多多人的传递而到达你这里的。根据墨菲定律“该发生的总会发生”,我们便可知道:消息必然会被有意或无意地误读、误传、曲解。于是,外界的消息对个人而言有多少可信度呢?这样的“外界”,无异于“我思故我在”中的那个“大骗子”啊!

以上,就是我所谓的社会性的不可知论。

于是,这样看来似乎我就成了经验主义者。确实如此吗?不,不是的。有了上述提到的“缸中之脑”在,连经验的真实性都要受到怀疑了。

于是,我就成了彻头彻尾的不可知论者。

“书店即地狱”时间到!

最近放寒假了,很懒……懒得每天至少有3~4个小时都趴在床上看书或者看动画。

所谓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又刺激生产……看得多,那么自然进得也多……

再加上过年,于是就堕入了比阿鼻地狱更深远的空间……

【无图】先是在淘宝上购买了《狼与辛香料》1~9卷。这种盗版书,是不可能在当当网上买到的。(吧?)虽然只看到第二卷,但感觉貌似还不错。

《浮士德》,前一阵忘记在哪儿看见的了,说《浮士德》里有不少关于炼金术的元素,于是这次想起来便买一本看看了。

《想象的共同体   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步》,还没仔细看……

《伊托邦   数字时代的城市生活》,看标题看科幻小说,又有点像科普读物。于是买来看看,与现在社会对照一下,有多少是已经实现了的。

《巫系文学论》,一看就知道是我喜欢的主题。特别,全书是以对《楚辞》的分析为主题的。全书博引旁证,考察周详。

《枪炮、病菌与钢铁   人类社会的命运》,还没仔细看……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也没仔细看,不过随手翻了一下,因为作者是本国人,所以读起来应该没有语言障碍。

《精神分析与宗教》,弗洛姆的小书。高中时和政治老师讨论弗洛伊德时,就听她提及过这个名字。这次貌似是他接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继续说下去的。

《挪威的森林》,百度空间里的一个朋友推荐的。看了一章,感觉写得不错也译得不错。

《平安日本》,还没仔细看……

《沙上的卜辞》,耿占春的新作。不同于以往的文学评述,这次是散文随笔集,如他本人所言,是一本外出带在身边,可以随手翻阅的小册子。

《物理世界奇遇记》,和前几天介绍的《从一到无穷大——科学中的实施与臆测》同出于一位作者。于是买来看看,经典的科普读物,又不像中国的科普读物那么基础。

《野花》、《岩石与矿物》,两本厚重的图鉴(其实也没大,就是哑光铜版纸密度比较大),买的主要目的不是因为要去野外探险之类的,反倒是因为对草药学和炼金术方面的兴趣,看看原材料在自然界的形态是怎样的。

——————————————————

这次买的书,不少是世纪集团的《世纪人文系列丛书》这套丛书买过两本。一本是高中时代买的《不论》,另一本则是上次在地狱时买的《剑桥五重奏 机器能思考吗》。这套书给我的感觉:涉猎面很广,但翻译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