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

All posts tagged 隐喻

前一阵子,我忘了是在哪一则视频下方看到的留言了,有个人提议说要建立精英学校,早早地从孩子中发现天才,把天才找出来,投入资源培养天才。也就是所谓的「精英教育」的学校、培养「尖子生」的班级。

我忘了原话是怎样的了,或许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即便不讨论这则评论,但在以往我看到的讨论中,总是将「天才」描述为人的一种属性。比如:某某是个天才。甚至于说,似乎还有一个可以测量的指标:智商IQ。

但是,这几年我渐渐对这样的谈论背后的认知:即天才是人的一种固有属性这一认知产生了怀疑。「天才」或「不是天才」真的是像一个属性一样,关联在一个人的身上的吗?现在,我更倾向于另一种表述,即:一个人在怎样的环境下、进行怎样的活动,能作出非同寻常的出色表现。

注意到了没有?在这第二种论述下,并不是以一个固有属性的方式来理解和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天才,而是将「天才」理解为一种流动的、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得以展现的人的状态——准确地说,是人与环境的互动状态。

一个人,在某种环境下、某种条件下,表现得很出色;而换了个环境、换了状态,就未必能很出色,甚至可以说很笨拙。比如梵高和太宰治,可以认为他们分别在从事艺术创作和文学创作上,「是天才」(表现出非凡的成就),但在处理和请求外部支持自己的精神健康症状时候,却表现得很糟糕(他们两位都是自杀的)。

于是,关于「天才」的论述模式就转换了,「天才」可以不被视为一种人的属性,而是说,一个人,他在某种环境下,去做某一件事,可以表现得很天才。这样一来,开头我说的那个例子中,「开办一所学校去发掘天才」的目标,或许也应当转变为「帮助每个学生找到能发挥自己特长的环境和事务,让每个人都可以表现得很出色。」你看,后者是不是更为对大多数人有利呢?

继续阅读

古今文化元素的借喻——我所喜爱的一种写作手法

其实一直很欣赏丹·布朗这位作者,主要归因于他小说的主题往往很对我胃口,而其中的一种写作现象我则尤为喜欢。

这种方法往往是将现代的人、事、物联系到古代的关系上。我查了一下各类修辞方法,姑且将之称为“古今文化元素的借喻”。

例1:(《天使与魔鬼》)

“随着狼藉声名的远扬,这些杀手逐渐被人们称为‘黑煞星’——字面意思即‘嗜黑煞者’。后来,‘黑煞星’这个词几乎在每一种语言里都成了‘死亡’的同义词。这个词现在仍在使用,甚至在现代英语中也在使用……只不过就像杀人的手段变化了一样,这个词也发生了演变。

这个词现在叫‘刺客’。”

例2:(这句话发生在残障的雷·提彬爵士用拐杖巧妙地击倒了闯入他宅邸的人,《达·芬奇密码》)

“提彬蹒跚着走过来。‘是一位骑士挥舞着埃克姆整形公司制造的亚瑟王神剑救你来的。’”

例3:(本句摘自前一阵转载的文章《陶醉》中)

“如果说在古典时期文化的主要价值是对意识生活和理性建构的追求,那么追求陶醉和满足陶醉已经成为当代文化的炼丹士所制作的灵丹妙药。”
在例1中,将刺客这种职业联系到古代被称为‘黑煞星’的一群人身上。

其实这样的比喻我在上一篇文章《在没有妖怪的世界里探索形、真、理——<怪-化猫>观后杂谈》最后也用到了:

“当今时代仍有一批人以自己的学识来帮助他人了解真与理,进而帮助他人摆脱心中之妖。这群人在古代往往被称为巫或者觋,而现在则被称为——心理治疗师。”
在例2中,雷?提彬爵士半自嘲半自豪地将手持拐杖击倒入侵者的自己比喻为古代持剑的骑士。这充分体现了他的幽默及贵族血统。

例3中,将当代文学家比喻成炼丹术师,给文学及文学家蒙上了来自远古的神秘与高贵气息。
之所以喜欢这样的写作手法,是因为在如此比喻之后,是丰富的想象力。能将身穿西装革履、手持各类数码产品的现代人借喻为一种古老且神秘的职业或身份上,颇有几分“角色扮演”的气氛。

当与人合作写程序时,把自己想象成是与众人一起建造巴别塔的巴比伦先民;至于谈情说爱诸事时,你们便是亚当与夏娃;当做演讲时,把自己想象成传播福音的主教;当和朋友一起吃自助餐时,就干脆把自己和朋友们想象成一群庆祝远洋归来的海盗吧!
古代的人们、城墙和时代,仍在你身边穿梭——你看见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