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化猫

All posts tagged 怪化猫

古今文化元素的借喻——我所喜爱的一种写作手法

其实一直很欣赏丹·布朗这位作者,主要归因于他小说的主题往往很对我胃口,而其中的一种写作现象我则尤为喜欢。

这种方法往往是将现代的人、事、物联系到古代的关系上。我查了一下各类修辞方法,姑且将之称为“古今文化元素的借喻”。

例1:(《天使与魔鬼》)

“随着狼藉声名的远扬,这些杀手逐渐被人们称为‘黑煞星’——字面意思即‘嗜黑煞者’。后来,‘黑煞星’这个词几乎在每一种语言里都成了‘死亡’的同义词。这个词现在仍在使用,甚至在现代英语中也在使用……只不过就像杀人的手段变化了一样,这个词也发生了演变。

这个词现在叫‘刺客’。”

例2:(这句话发生在残障的雷·提彬爵士用拐杖巧妙地击倒了闯入他宅邸的人,《达·芬奇密码》)

“提彬蹒跚着走过来。‘是一位骑士挥舞着埃克姆整形公司制造的亚瑟王神剑救你来的。’”

例3:(本句摘自前一阵转载的文章《陶醉》中)

“如果说在古典时期文化的主要价值是对意识生活和理性建构的追求,那么追求陶醉和满足陶醉已经成为当代文化的炼丹士所制作的灵丹妙药。”
在例1中,将刺客这种职业联系到古代被称为‘黑煞星’的一群人身上。

其实这样的比喻我在上一篇文章《在没有妖怪的世界里探索形、真、理——<怪-化猫>观后杂谈》最后也用到了:

“当今时代仍有一批人以自己的学识来帮助他人了解真与理,进而帮助他人摆脱心中之妖。这群人在古代往往被称为巫或者觋,而现在则被称为——心理治疗师。”
在例2中,雷?提彬爵士半自嘲半自豪地将手持拐杖击倒入侵者的自己比喻为古代持剑的骑士。这充分体现了他的幽默及贵族血统。

例3中,将当代文学家比喻成炼丹术师,给文学及文学家蒙上了来自远古的神秘与高贵气息。
之所以喜欢这样的写作手法,是因为在如此比喻之后,是丰富的想象力。能将身穿西装革履、手持各类数码产品的现代人借喻为一种古老且神秘的职业或身份上,颇有几分“角色扮演”的气氛。

当与人合作写程序时,把自己想象成是与众人一起建造巴别塔的巴比伦先民;至于谈情说爱诸事时,你们便是亚当与夏娃;当做演讲时,把自己想象成传播福音的主教;当和朋友一起吃自助餐时,就干脆把自己和朋友们想象成一群庆祝远洋归来的海盗吧!
古代的人们、城墙和时代,仍在你身边穿梭——你看见了吗?

《怪-化猫》看完了,唯一的想法:诡异。

从画风到音乐从情节到人物,一个比一个诡异。

背景和填充色,让我首先想到的便是“纹理平贴”技术,所以从画面上来说,我觉得《怪-化猫》是充满日本民族风味的《岩窟王》了。其次便是让我了解到了日本“浮世绘”的画风。另外在“座敷童子”及“鵺”的场景中,薄雾中滴落下粘滞感的雨水、隐约夹杂着花香的微风、黯淡天空中随寒风流转的雪片,都以直观形象且独特的方式表现了出来。
如果说《新海诚》的人设是画得不好,那么《怪-化猫》我看就是故意丑化了。总之我是恨不能接受人设以至有时感到是硬着头皮看的。也罢,反正看《怪-化猫》本就不是冲着人设去的。

整个动画片分为5个故事,每个故事以一个妖怪为线索讲述一个故事。乍一看的话,从选题和剧情安排上,和《虫师》有些相似,下面我就简单来比较一下。

从主题上来说,《虫师》的视角大多在于农村,讲述的故事也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情事理在自然的背景下由于虫的闯入而发生的戏剧性效果;而《怪-化猫》则较为远离自然,将镜头直接对准了人世。从故事情节上来看,虫在《虫师》的每个故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是整个事件的主导者。主角银古除了了解人事因缘外,更重要的是查明虫的种类、本质,并实施驱除。而《怪-化猫》中的妖怪只是各个事件的简单参与者,它们只是怨念者的一个代言人或执行者。对妖怪的本体往往是由卖药郎一眼认出的,而故事的重头戏便在于对事件真相的还原及对相关参与者内心的审视。

简而言之,《虫师》是解决惹出事件的虫,而《怪-化猫》则是解惑惹出妖怪的事件。
片中卖药郎提到要拔出退魔剑的前提,便是得知形、真、理。对于此三者,他是这么解释的:

构成妖怪的「形」的是人的因果缘起;「真」即是事件的真相;「理」则是内心的真实。

妖怪是什么呢?

从无神论看来,“怪力乱神”这类东西是不存在的;从唯物主义看来,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那我就姑且“唯物主义无神论”一次,说一说我所较熟悉的各类“怪力乱神”的本质,最后再来看《怪-化猫》的妖:

中国的“仙”是半人半仙,是世俗对现实修炼得道之人(特别是道家的得道之人)的神话和敬称;而中国的“神”也大多是现实中有功绩、有德行之人的形象升华,比如轩辕氏皇帝等。这有些和古希腊古罗马的英雄神祗相似,不过古希腊强调的是正义和战功,而中国能被称神的多是有贤德及政功。

至于基督教的上帝,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他是现实中父亲形象的升华。以我肤浅之见,觉得在旧约时代上帝保持着与人之间存在着绝对的不同,而自从圣子耶稣降生及后世教会承认“三位一体”理论之后,便是神的“人化”了。

至于佛教及印度宗教,“天人”则失去了至高与伟大的特性,被拉至了六道轮回成为了众生的一员。而至高的“觉悟者”则是干脆以人的形象出现,极具亲和力。
回到主题,《怪-化猫》及日本的诸妖呢?应当是人生前死后执念的聚化之物。所以在《怪-化猫》的故事中,怪物是什么并不重要,怪物的「形」甚至只是文学上用来引起神秘色彩并吸引读者好奇心的幌子,重要的是引起如此强烈执念的事件之「真」,及各人心中进行着的好恶判断与事务抉择之「理」。

这是比较有现实意义的。就像明智小五郎和少年金田一为主角的两大系列侦探小说中,案件也经常附会上“怪力乱神”的传说,(大致是与日本同学们的崇妖心理有关,也难怪日本会有“八百万神”了)最后发现还是人自己折腾出的别扭。

我们身边大概可没有妖怪的形,不过倒是有着许许多多事件的真和人心的理。当今时代仍有一批人以自己的学识来帮助他人了解真与理,进而帮助他人摆脱心中之妖。这群人在古代往往被称为巫或者觋,而现在则被称为——心理治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