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文的《序篇》中,我提到,我的自我量化的想法与做法,主要都是来源于日本那位“御宅之王”冈田斗司夫所写的《记录式减肥》一书,但我我所走的路,比他更远一些、更广一些。在这篇《智能设备篇》中,我就是要来具体说说,为什么自己比冈田斗司夫“更远”。
冈田斗司夫的《记录式减肥》成书于2007年,因此他实际减轻体重50kg的时间应该更早,而当时才是iPhone等智能手机的诞生之际。在书中,冈田斗司夫提及的电子设备,只有一个红色计步器帮助自己量化自己每天的步数,其余对于食物热量的记录,应该都是记于纸面。这很厉害。
但我较为幸运,我减轻50kg,是在2014年到2015年之间,这段时间市面上已经能买到许许多多智能设备了,他们随iOS系统(以及稍后的Android)而兴起。甚至于我之所以开始尝试用自我量化的来记录身体数值,很大程度上也是源于我本身对这些智能设备的极大兴趣。因此现在我十分感激苹果公司,尽管本文写作时我预定的AppleWatch离预定发货时间还有一个多月,我还没佩戴上苹果公司生产的测量设备(当然,iPhone本身就可以计步),但我还是感谢苹果公司iOS系统带动起的智能设备热潮以这种积极的方式影响到了我。而这也就是,我所谓比“御宅之王”冈田斗司夫的更远的原因。
那么,接下来就说说我在这一年多自我量化的过程中,用过哪些硬件设备或软件APP,并作出我个人的点评。
Jawbone UP24 手环
UP24手环是我最早买来对自身进行自我量化的设备,起初也是看了同事在用,因此也想买来玩玩。这个手环可以计算步数、可以设置休息时间提醒以及有振动闹钟功能,也可以监测睡眠质量,以及手动添加额外运动与个人心情,而它的APP也正是我持续用来记录食物热量的工具。
我很感谢这家厂家的这件产品给我生活与身体带来的改变——但与此同时,我真的不推荐这件产品!因为它太容易坏了!
作为消费者,我可以毫不掩饰地说,我目前戴的手环,已经是我第4个UP24手环了!前三个呢?坏了!而且不仅仅是我,周围身边用这款手环的朋友和同事,也都有类似的现象。看来网上流传的“三个月就坏”的传说是有根有据的。
为什么这么爱坏,我还是用它呢?这就是所谓产品的粘性啊。没办法,既然之前几个月下来数据都记录在上面,那就继续记录呗!我想获得一个稳定、统一的平台。后来有一天我发现,UP24支持将苹果iOS8更新的“健康”中的步数导入,所以在我第三个手环售后更换第四个手环过程中,我就尝试着用iPhone本身来计步。
哦,对了,UP的APP的食物数据是以“卡路里”为能量单位的,而中国的国家标准是要求以“千焦”为单位,为此我还自己写了个小程序用来计算能量与单位转换,甚至自学了一下Windows Phone写了个同类APP跑在自己Lumia930上。哈哈,够有趣吧?这个会在本文后续《食物数据篇》中详说。
Jawbone的APP有一定的社交及团队功能,对我来说还算可以,不过分。我也就加了一位好友,那是我认识多年的朋友,他在某些方面也是个比起我来过之而无不及的人。不过他没有如此细致地自我量化,他体型正常,因此关注的是健身。最近他还以MOOC的方式接受了营养学方面的课程教育。在Jawbone的APP里,有些天我的步数超过了他,有些时候他的步数超过了我。而且他也能看到我吃的每一样食物的记录。我比较喜欢这种个人之间的轻量级社交,只把数据定向地分享给靠谱并兴趣一致的人。当然我也在最初加为APP好友时就表示过,希望他不要对我的饮食习惯进行评价。
Withings智能体重秤、血压计
这是两件设备,都是由Withings公司出品。
我先买了Withing智能体重秤,型号是WS-50。那是我在自己刚开始减了10kg时作为奖励买给自己的,所以在Withings的APP里,我最早的记录是4月30日,109.4kg。WS-50不仅可以测量体重,还可以测量心率、体脂率、空气二氧化碳含量等等。我一般一天测量两次,通常是醒来后一次,下班回家后一次。
Withings公司另外还有一款体重秤,功能少一些,价格也便宜一些。
其实我在2013年年底或2014年年初的时候,发现血压有些偏高,可能一方面和体重有关,一方面也和我摄入的钠盐有关,因此到了自我量化阶段,我在主要关注摄入食物能量的同时,也关注起了钠的摄入量。并且看到Withings公司也有智能血压计的产品,也能通过蓝牙连接智能设备,在我看来也是新奇好玩的数码设备,于是就买来对血压也进行了自我量化记录。不过并不像食物、步数、睡眠以及体重那样频繁,只是想到了才会去测量。直到2015年3月参加了单位组织的体检,报告上我的血压是110/70,完全正常!
Withings公司的APP也很有趣,左上角有个蝴蝶或是四叶草造型的图案,不同的色块分别代表了体重、活动、心脏、睡眠。因此他们公司也有计步器,也有睡眠质量检测记录仪(是一种铺在床单底下的方式),我一度想购买,不过目前还没出手呢。
WeCoach
Wecoach是一个智能哑铃运动追踪器,其实它不是一个哑铃,而是一个附加在哑铃手柄一端的运动监测器,用蓝牙与手机中的APP相连。
起初我除了走路以外,并没有增加别的运动。而且我也不喜欢去健身场所,一来费时间,二来可能不适合我自我量化的需求,三来我的个人习惯是把每一件事分散在每一天的平时进行。因此到了2014年9月份,我开始考虑找找看,有没有什么可以方便地在家或在办公室里进行自我量化(也就是可以大致计算出运动消耗能量)的智能健身设备。我找了一圈,发现了WeCoach。
WeCoach是一款国产的哑铃运动追踪器,而且好像也就是年轻的创业团队做的,其实我对这类国产产品是不太相信的。因此也没抱多大希望,只是图个好玩买了一对哑铃,并买了WeCoach,放在办公室里,每天举个几回。
用了一段时间,发现还挺不错,质量过关,至少没坏。而且这款产品有一个让我觉得惊讶的地方就是很少费电,我从去年9月份买来到现在,几乎每个工作日在单位都会用到,大概也就一共充了4、5次电。
而且国产小厂家的产品还有个好处,就是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在群里找他们负责人反映。比如有一次APP界面上字体有略微的错位现象,我就反映了一下,后续版本就得到了修正。关于我的自我量化生活以及减重效果,我也与他们负责人聊过一下。
宅客运动
宅客运动是一款智能踏步机,以蓝牙连接手机可以自动记录步数与消耗能量。同样是国产品牌,我今年3月份才买来,后来用得并不多,因此对产品我并没有什么值得分享的体会。
不过,这款设备APP里似乎很强调社区竞赛,一上来就把用户步数排名推给我看。我觉得这是智能设备应当避免的,至少就我的性格而言,我希望是私人化的、可选择定制的社交,而不是一上来就把我推到一个健身达人社群中去。
IF
IF,原名IFTTT,是If This Than That(如果……那么……)的缩写。它不是一款智能设备,它不是一个硬件,甚至不是自我量化的记录工具。它只是一个APP,它只做一件事,就是建立起两个不同平台之间的互动关系,但就这一件事它可以做很多。举例来说:当用户快回家时(手机GPS接近家范围),提前打开家里的电灯;每天用户完成走步目标时,发一条微博……在这一系列过程中,手机、智能灯泡、计步器、微博,这些都不是IF的产品,但IF使之关联并互动起来。
我现在做的一个关系,是当(if)我在JawboneUP里记录一项进餐数据时,就(then)自动在印象笔记的笔记本里记录一条同样的进餐记录。这样一来,以后我要回顾自己所吃的食物,就不用打开UP APP以图形化的方式翻看,只要在印象笔记里以文本的方式查看即可。这样做源于有一次,单位同事看见我逐渐瘦了下来,问我做了哪些、平时吃什么。那次我是在APP里选了前一天的食物数据,手工一项项记录到Word里打印给他。现在,只要到印象笔记里就可以翻到啦。
在这里我还要评论一下“平台”的这个概念在国内外的区别。无论是这里的IF,还是苹果公司随iOS8系统一起发布的健康,都是平台。而国外厂家也很愿意接入这些平台,毫不吝啬地分享彼此的数据,互相之间开放数据接口。国内情况呢?首先是小厂家,例如我上面列举的WeCoach与宅客运动的产品,就没有加入IF或健康的平台,导致数据都是一个个孤岛。而国内的大厂家呢?尽管也会喊出“开放”、“平台”的口号,但国内大厂家所谓的平台,都是自己搭建平台,干等着别人来加入自己,很少想到自己主动参与别人的平台的。人人都想成为平台主导者,结果到后来还是各自为营,只是自己与旗下收购团队产品的大型数据孤岛。因此,数据更为开放互通,形成有效的平台,这也是我主要选择国外产品的原因。举例来说,就算在苹果还没有推出健康APP之前,也还不用IF,Jawbone和Withings两家的APP就有数据接口,每次我在Withings测量完体重,就直接能被Jawbone读到,并估算出这个体重下我的基础代谢消耗值。
除了对食物、运动及睡眠的自我量化以外,我还对自身周围的另一些事物也进行着自我量化,下面就是两件与生理数值无关,但却在别的方面记录着我的生活的智能设备:
Parrot Flower Power
这是一款用于检测植物生长环境的智能设备,可以记录植物土壤的温度、湿度、土壤及光照数据。设备像一个小树枝的造型,插在植物的花盆土里就可以了。
我在2014年的4月初买了这款产品,几乎是与我购买Jawbone UP24手环并开始自我量化生活时间相同。由于它的到来,甚至恢复了我初中时对种植的兴趣,导致一年下来我家阳台被我放满了各种植物盆栽。Flower Power设备我买了两个,一个记录了我去年种的一颗牵牛花的生长环境,我还在博客里特别发了篇文章记录;另一个目前正记录着三颗百合花的成长。
对了,我有个有趣的建议,倒是和这设备无关。就是当有什么事情坚持不下来、比如遇到减肥所谓的“平台期”,或是像我练习漫画、学习日语感觉进步很慢有些灰心丧气的时候,不如可以考虑养一棵植物,可以陪伴着慢慢长大的那一类。于是每当想放弃什么事时,就跑去阳台上看看那棵植物,然后在心里暗自一笑:呵呵,还有比我更慢的呢。不急,不急,慢慢来。
Netatmo
Netatmo是一款家庭环境质量的监测装置,分为室内机与室外机,用以持续记录环境的温湿度、噪音与空气质量。另外还有配套的雨量计可供选择。我记得是在去年WWDC2014苹果公司全球开发者大会上,苹果同时发布了HealthKit与HomeKit两套开发组件。前者就是与个人身体相关的测量,后来形成了iOS8里的健康APP,而后者则是苹果对于智能家居产品的设想体现。看了那场发布会,我十分兴奋,感觉仿佛智能生活离自己更近了一步。我记得当时苹果公司的某位领导者在宣布合作品牌时,其中就包含了Netatmo公司,于是第二天,我就跑到AppleStore买了这款产品。
Netatmo不仅仅能记录自家家里的情况,还可以从城区地图上,看到世界各地使用者处记录到的温度数据。我想,或许当Netatmo卖出足够多的产品,就可以构建起比国家气象局更为精准的气象采集集群了吧!
当然,到目前为止,苹果公司在Homekit方面还没什么明显的举动,希望并期待今后Homekit、Siri、AppleWatch以及各家公司的智能产品,能形成有效的互动。我甚至都已经开始想象比尔盖茨那套传说中家里饲养鲸鱼的智能家具,以及上海世博会日本产业馆里展出的自动窗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