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约六月底开始,几乎同一周内,我开始了坚持漫画与日语的学习,时至今日,除了去日本旅游的五天外,一直持之以恒。当然是非常初级的、入门级的练习,比如画画是对照着书城买来的漫画入门手册,每天画一页A4纸,那么两三个人物,到现在大概有一百五十多页了;日语则是用Rosetta Stone每天半课次日巩固的进度慢慢学着,马上也快学完了。反正我对自己的学习并没有目标要求,如果要拿那个“看重结果还是看重过程”来诘问我的话,在我来看每一个过程都是结果,因为结果也无非是在过程之中。
于是我开始思考学习这件事。我为什么而学习?我曾认为是兴趣,因为我是为兴趣而生活的人。然而,如果说学画漫画还是对漫画本身有些兴趣外,那么学日语肯定不是兴趣了,我对日语本身并没有兴趣,我怎么可能对那50个蚯蚓样的字符感兴趣呢?所以我学日语显然不是对日语感兴趣,而是对日语所用于的其他东西——动漫游戏轻小说——感兴趣。只是我所感兴趣的东西有很多都是用日语书写表达的,所以我才会去学日语。
因此,通过日语而排除了“为兴趣而学习”这个论断以后,我思考得到了一个新的论断:“为自由而学习”。譬如不会日语,我就无法与只会说日语的人语言交流;不会漫画,我就做不到用绘画的形式将想象的故事画在纸上;再比如不会力学就难以建造;不懂分辨动植物的毒性就难以在野外生存……由此可见,学习是为了自由。
然则这份不自由的原因是什么?不是常常说人生而自由吗?如果人需要通过学习而获得自由,那么反过来说人不学习而匮乏自由,那么也就是意味着人生而不自由——世界原本是不自由的环境吗?
于是我思考了语言与建筑这两件事。起初没有语言,动物之间用叫声来传达简单的信息。然后逐渐有了越来越复杂的语言和文字,个体之间传达的信息也就越来越清晰,并且个体的思想也可以依凭着文字传达到他所无法到达的未来。所以在语言出现之前声音信号是混沌的,是不包含着明确以及抽象的信息的,只有当语言(各种读音、语法规则、时态、语气等等一大堆我难以记住的规则)出现后,有了这样的序,表意才能通达。建筑也是如此,虽然起初石头和沙子都会随着大风被吹起刮走,但自然界本身的倾向是将沙石吹乱而不是将它们自动吹成一栋完好的建筑物。因此需要研究并学习力学以至于建筑学,才能懂得如何以人力将它们筑成牢固的建筑物,从而使人类不仅能住在平地上,还能更为自由地向上发展出居住空间。
由此,我回想到了高中所读到的薛定谔所著《生命是什么?》那本书中的概念——负熵。熵即无序,无序而不自由。熵至极大为热寂,热寂之中无自由。
因此,要为自由和负熵而学习。
P.S 负熵啦这些东西我开始接触那会儿是我高中正逢一百周年,再过两天就是一百一十周年了。这个反射弧……有点长?不过我真要在应试教育那种学习环境里,是万万不可能得到这个有关学习的结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