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开始接触一些和三国杀有关的事情和话题,便回想起了以前小乐的一个观点:如果依三国杀的四种身份(主公、忠臣、反贼、内奸)来区分,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是内奸。这个观点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想来都是很有道理的。不过好像有些同学无法接受,于是我就把自己的思考摆出来,分析一下,看看有没有道理。
一共就四个备选项,因此可以用排除法来筛选。
首先排除掉的身份是主公。现实中每个人几乎都不可能是主公,虽然在一些励志书或宗教书籍中常常提到说“成为自己的主人”,但这是就个人心性而言的,作为一个社会人来看,现在几乎没有一个人是主公。就算你是一个部门的领导,那你的周围和上方还有更上一级的企业单位,再上去还有整个行业,乃至整个国家。就算是当今的美国总统,也受到各种制度和法律的限制,并不如三国杀游戏中的主公那么逍遥自在众星捧月。当然,除非是宗教领袖或是原始社会制度国家的首领酋长什么的……不然当今现实中每个人的身份不可能是主公。
再看忠臣和反贼,这两个身份也不太可能成为现实世界中每个人的行事准则,因为除非是追随某一种信仰,而这种信仰的对象又是某个具体的人;或是遇到了某个深仇大恨的人,不然一个人不会总是无理由地追随一个领导者,或是反对一个领导者。人可以追随某个抽象的概念和信仰,但不太会无条件地追随某个人。因为人是会改变的,当追随一个人的时候,并非如三国杀游戏中追随主公那样地追随他,而是他正好符合了你的信仰,因此你才会追随他。同样反对一个人也不是永久的,只是他恰好是你厌恶的对象,你才会讨厌。而三国杀中的身份不同,三国杀中忠臣对主公的追随,以及反贼对主公的反对是规则所定死的,因此无论主公是仁义的,是激进的,是昏庸的,是淫暴的,都无法改变其被忠臣追随而被反贼反抗这一身份立场。因此,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身份也不大可能是忠臣和反贼——因为人们不会无条件无理由地永久地追随或反对一个人。
最后只剩下内奸了,当然我们也要从正面论证一下,为什么人人都是内奸呢?这个理由恐怕也是一些同学不能接受的理由,那就是人人皆利己,人人皆想成王。用三国杀游戏术语来说,内奸的立场是独立的,哪怕场上有两个内奸,其互相之间的游戏目的也是各自独立的;而内奸的最终目的,则是杀了除主公之外的所有人,最后与主公单挑,胜利才算赢。
第一是“人人皆利己”,其实利己没什么不好。以往我们受到的教育中,总是把利己与利他对立起来,把利己与非道德关联起来。其实利己也利他是可以共存的,道德也可以成为利己之事。鲁迅先生说过:“道德这事,必须普遍,人人应做,人人能行,又于自他两利,才有存在的价值。”因此,完全利他而不利己的事是,虽然确实是境界更高的道德,但不太值得宣扬和提倡,因为这要求太高了。或者说,如果常常宣扬这种完全利他的道德,那么那些利己又利他的道德就会被贬低下去,甚至遭到责备,进而人们就不愿意做利己又利他的事情了。这里我就想到了之前转载过的一篇短文《义与利》,请点击查看。不仅儒家如此,古代道家也有“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的杨朱。总之,利己并不是坏事,更不是见不得人的事,利己又利人,是智慧,也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道德方式。
说历史,为什么说中国古代总是农民起义推动革命,是进步的力量?是农民有信仰?懂主义?明事理?晓大义?都不是!因为农民总是利己的,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哪个皇帝政策对自己有利,就拥护谁;哪个皇帝政策对自己不利,就推翻谁。这就是利己的选择。你看,这时候,利己就成为了社会进步的力量!同样在游戏中,这也是内奸角色的特征——时而帮着忠臣护主公,时而帮着反贼打主公。这并非没有原则的表现,其原则就是自己。
第二是“人人皆想成王”,有些同学可能不同意。确实,从字面上理解,并非人人都想成为领导,领导确实很麻烦,有很多问题要处理。不过如果这样解读这句话,应该就可以理解了:人人都想使周围世界变得符合自己的理想。比如有人喜欢学术,则他喜欢让自己工作环境中充满了学术氛围;有人热衷于情爱,则希望自己能生活在一个对男女之间关系十分宽松的社会;哪怕一个人再有没有好强争胜的心,只想默默当一个老百姓,那他也是希望自己周围的世界平稳祥和,而不是充满了激烈的竞争。因此,这里的“人人皆想成为王”的意思就是人人都希望周围的世界变得符合自己的理想,因此如果当现实偏离了自己的理想,如果当主公——领导者对环境的规划不符合其理想时,那他或多或少会做出反对,以便改善环境。
综上所述,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是内奸,而内奸虽然字面上不雅,但是其行事准则上并无不当。也并非低俗无趣,反倒可以高尚,可以道德,可以伟大,也可以怡然自得与世无争。其实这样看来,把三国杀的这一身份改为“平民”、“民众”或许也不错?
亲,今天你内奸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