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在网上看到一篇帖子《漫漫败家不归路 算算玩单反要花多少钱》,其中将买单反相机分为了几个阶段。
对照自己,也有一些类似的情况。不过还好,因为经常去色影无忌之类的网站,因此会接触到很多信息,既有推动作用(让我接触到各种镜头和器材),也有抑制作用(下详)。下面就简单来说说我在摄影器材方面观念的进步,顺便大家可以参考我以前发的《我的数码相机小史》。
和大家一样,第一个追求的数值总是像素。很显然地,像素越高,拍到的东西越多——不考虑视野和锐度——生成的照片文件在电脑上也看着越大。
这个观念在我买倒数第二台DC SonyHX1的时候被打破了,然后我开始追求变焦。因此HX1是一台20倍光学变焦的相机,很给力。
然后有了单反,一开始甚至现在,我玩单反也是在凑焦段,比如第一支镜头是18-200,然后又上了10-20,再是10-17的鱼眼,算是凑了比较大的范围。覆盖的焦段广,确实意味着可以拍到更多东西,但拍到更多并不表示拍的好,有些时候放大太多还容易抖。
后来我在色影无忌之类的网上接触到了上述链接中“终于有一天你看着你的大三元开始厌烦了,因为很多人会告诉你只有定焦镜头才有最出色的画质。”的观点。不过幸好我接触到这种说法时还没买天价的大三元,因此我可以说从入门变焦镜头直接步入了定焦的领域。这也就是上面所说的摄影论坛的“抑制作用”。
说实在的,这一年多拍下来感觉——定焦真棒!目前用尼康35mm f/1.8G 可以满足我80%的摄影需求,剩下的则是微距、广角甚至鱼眼的领域了。而且这支镜头价格还很便宜,只要1400,性价比可以说是很高了。记得最早认识这只镜头是在日本圣地巡礼时1nm强烈推荐的,当时拍了一张狗尾巴草,出片很漂亮,我作为桌面用了好久。
接触到了定焦,则慢慢开始关注大光圈。总觉得大光圈好,于是差点想买f1.4的镜头。然而在今年年初一次三国杀外景时,由于天气不好所以把35定的光圈开到1.8,拍出来效果很不尽如人意。比如脸清楚了,身子就模糊了;或是并排的两个人清晰了,另一个人却焦外了……总之那次自我感觉比较失败。从此也意识到光圈不能太大,想想大三元都是f/2.8,因此估计2.8上下是最佳人像光圈吧。因此也就不追求超大光圈了。
大半年来又开始把玩各种辅助器材,比如直角取景器啦、摄影灯啦、微距灯架啦……最近也渐渐得出一个结论:还是人最方便。
下一个关注的指标会是什么?还不知道。可能是感光元件画幅吧,不过尼康D700老了点,我的摄影技术嫩了点,还是过个两三年再说吧……
那么,某位看似三分钟热度要开摄影工作室的同学,你准备好踏入这水深火热的器材炼狱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