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千字文》)。这不,京都天气再次转凉,从秋天直入冬季。最近正好看到 Reddit 上有人吐槽说:日本的有四季,其中 2 个季节只有短短 2 周时间……(大意)。
看了这句话,我忽然意识到,或许我以前生活在的上海,和现在生活在的京都,以及在汉字文化圈内能读到的各种汉语和日语作品里,是有四季这个概念的,但或许……其实并非一个通用概念?
我记得以前佛经里提到,净饭王(释加牟尼他爸)为了避免算命的预言应验,为防止儿子出家,他就建造了能够对应 3 个季节的宫殿。刚才查了一下经文,是叫「三时殿」比如说:「王深知其能相。爲起宮室。作三時殿。各自異處。雨時居秋殿。暑時居涼殿。寒雪時居温殿。」(《佛説太子瑞應本起經卷上》)。
为了确认这件事,我就问了一下 ChatGPT ,对于全世界来说,四季是一个通用的概念吗?
得到的回答是:
是的,有些地方有季节变化,但并不是传统的四季概念。这些地区的季节通常根据降雨模式、风向变化或日照时间来划分,而不是温度的明显变化。以下是一些具体的著名例子:
1. **印度(季风气候)**:
– **季节划分**:印度通常将一年分为三季:热季、雨季和凉季。
– **特点**:季节的变化主要受季风影响,雨季会带来大量降雨,对农业和日常生活有重大影响。2. **巴西亚马逊雨林地区**:
– **季节划分**:分为雨季和旱季。
– **特点**:全年高温,但降雨量在雨季显著增加,河流水位上涨,影响当地生态和交通。3. **东非大草原(如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
– **季节划分**: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
– **特点**:动物会根据季节变化进行大规模迁徙,湿季草木茂盛,干季水源短缺。4. **澳大利亚北部(例如达尔文地区)**:
– **季节划分**:主要分为湿季和干季。
– **特点**:湿季高温高湿,常有暴雨和热带风暴;干季相对凉爽干燥。5. **西非萨赫勒地区**:
– **季节划分**:分为雨季和旱季。
– **特点**:雨季短暂但对农业至关重要,旱季则可能出现沙尘暴和干旱问题。6. **赤道附近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
– **季节划分**: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但有时根据降雨量分为东北季候风季和西南季候风季。
– **特点**:全年高温多雨,日照时间变化不大,气候相对单一。7. **极地地区(如格陵兰、南极洲)**:
– **季节划分**:主要分为极昼和极夜时期。
– **特点**:夏季持续的白昼和冬季持续的黑夜,对温度和生态有重大影响,但全年温度都较低。这些地区的季节划分方式反映了当地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而不是传统的春夏秋冬四季。这些季节变化对当地的生态系统、农业、文化和日常生活都有深远的影响。
我没有去检查每一项中所提到的地理气候环境是否真的如此。不过,当我把初中地理课只是都快忘光了的时候——好吧,其实我记得南北回归线的概念的——却没有把这种知识放入我的生活思考中。
现在想来,连「四季」这种本应是基本常识的东西,在不同气候环境地带,都根本是不同的概念。再想一想,上海和京都原来都不属于一个气候环境的。上海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而京都则是亚热带湿润气候。更何况,在哪些搁着远洋重山的地区,自然会有不同的价值观。
当然,我这里并不是说要说地理气候决定价值观的论调,毕竟,在现今社会,特别是比较发达、满足了温饱和居住安全条件的地区,气候应该只会影响到生活习惯以及文化,但对于一些根本上的价值观念,应该是共通的。
不过这话放在古代,应该又不同了吧。北欧的维京海盗、北非的埃及,中亚的沙漠旅游,以及远东的季风气候……让我不由得在考虑,人类的「共通常识」是不是随着文化间的交流而越来越接近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