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直打算写这么一篇考证和回溯型的文章,已经有一阵子了,不过一直迟迟没有动笔。刚好看到百度贴吧秋之回忆吧里开展了【一期一会】夏季征文活动,便想去凑个热闹。可惜这次的征文活动并没有设置「番外组」,于是料想我这篇文章的内容将会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于是就怀着「捣乱」的心情,先按我原本设想的内容去写出来,然后随便找个题目去投一下试试(笑)。可以说这篇文章的内容与《秋之回忆》的游戏是基本上无关的。因为我不想仅仅为了《秋之回忆》的爱好者而写,也想为了其他许多部在藤泽-片濑-江之岛地区进行过ACGN作品巡礼的同好,以及像我自己这样因为圣地巡礼的多次旅行而喜欢上这片地区本身的人来写这篇文章。本文假设读者已经读过了我(wildgun)在2018年执笔的《MemoriesOff 圣地巡礼纪念册》,或是亲自到过藤泽-片濑-江之岛地区,对该地区有实际旅行经验的人。因此,文中会直接给出现实中的地名,以及按照现实中的地理位置来讲述。
本文所要考察的,是藤泽地区的地方史上,昭和12年~15年(1937年~1940年)间在片濑海岸所上演的野外剧《江之岛缘起》(日文:《江の島縁起》),以及1979年所上演的市民歌剧《龙恋谱》(日文:《竜恋譜》)这两部演出活动的事情。
正文,略长的引子:
我是在2023年的4月1日获得这份资料的,一份有关在距今约85年前,于藤泽-片濑-江之岛地区这里上演的一出野外剧(日文:ページェント)的资料,算是一份有趣的地方历史小记录。那天正是我当时在藤泽地区的小旅行结束的日子,上午我从藤泽市的宾馆退房,预定回京的列车是在当天下午,因此有半天闲暇时间。我本来的打算,是从藤泽站走到江之岛所在的片濑海岸的,沿路探访江户时代的针灸医生杉山和一为参拜者们在这条路上所树立起的道标石碑。
图:江之岛道标石碑。2023年4月,wildgun摄。
由于杉山医生的故事与本文所关注的近代演出活动的内容没什么太大关系,这里就简略介绍一下吧。江户时代有一位针灸医生,他自身是盲人,同时也以高超的针灸术为他人治病。而他也是江之岛的女神——辩才天女(日文写作:辯才天、弁才天、弁財天、弁天……等)的信奉者。为了方便人们到访江之岛不至于迷路,于是他从位于现在藤泽站附近的江之岛第一鸟居,立起了48块石碑,向南延绵4公里,延伸到面对江之岛的片濑海岸边。对,请到访过这片地区的读者不要惊讶。现今树立在江之岛入口处的那座很有代表性的青铜鸟居,在过去的江户时代,并不是江之岛的第一鸟居——当时的第一鸟居是位于藤泽宿场(宿场:古代驿站),也就是相当于现在「藤泽宿交流馆」这一设施附近的位置,从此开始延绵向南,直至片濑海岸。换言之,盲人医生杉山,所修的48座道标,是从当时的藤泽住宿集散地,为人们指引去海岸、去江之岛的方向。这些道标上一面刻有「सゑのしま道」(「स江之岛道」),另外两面则分别是「一切衆生」、「二世安樂」。道标石碑现存12座。
图:江之岛道标石碑。2023年8月,wildgun摄。
那天我本来打算是去找这12座石碑的。其实,如果是通常情况的话,从藤泽到江之岛的这一段4公里的路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一般会选择乘坐江之电或者小田急江之岛线列车来移动,所以通常情况下是不会看到这些石碑的,或者最多就看到过那么一两块。那天我就这么顺着道路向南走去,找石碑大约过了三分之二,到了快接近海岸的地方,发现有一块石碑的所处位置附近有一座当地的图书馆,我就想去看看里面有什么当地特有的资料书,便进去了。没想到,这么一进去,果然就发现了几本当地公民馆自己发行的,而非广范围出版发行的资料小册子。其中一本就是这本《弁天様と五頭龍 江の島縁起ページエント他》,让我饶有兴致的,便是其中用新闻剪报、回忆录的形式所描述的过去在片濑海岸上演的一场露天野外剧。
由于无论是这场约85年前上演的野外剧,还是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结束过了数十年后所上演的市民歌剧《龙恋谱》,都是改编自当地古老传说《江岛缘起》的;又或是但凡去当地旅游,一定会在片濑与江之岛周边看到许许多多龙与天女的建筑物、装饰形象;亦或是在以当地为舞台原型的ACGN作品中,提到江岛神社与龙口明神社,也多半会涉及这则传说,因此这里就一定要对这则传说作一下介绍。
图:江之岛。2023年4月,wildgun摄。
《江岛缘起》主要分为2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的是天女与五头龙的故事,这是神话传说的重头戏;第二部分则是讲后来各路僧侣来岛参拜灵地的故事。
神话嘛,总是从「很久很久以前」开始的……
很久很久以前,在当地一个叫深泽的地方,盘踞着一条五头龙,兴风作浪,破坏庄稼,吞噬儿童。据此,现在江之电途径的「腰越」这地名,也会被写作「子死越」(音同:こしごえ・Ko Shi Go E)。有一天,天光大亮,一位天女(辩才天女,同时也是无热池龙王排第三的女儿)带着部下出现于天空。部下们在海岸边搬运土石,在海面上造出了一座岛屿,就是现在的江之岛。天女便降临到了这座岛上。五头龙看到这位天女天生丽质,便上前去告白。结果理所当然地就被天女一口拒绝。天女说:「你成天残害生命、作恶多端,我怎么可能和你结婚呢?」五头龙说:「那我改还不行吗?以后我不作恶了,求你了呀。」于是天女就答应了他的请求和告白。从此,五头龙化为了片濑海岸边的小山,成了一条守护当地百姓的龙;而天女所化身的,就是海中的江之岛。所以,如果你去藤泽-片濑-江之岛地区的话,不仅能看到许多龙的装饰物,还能发现一些地名也与龙有关,比如片濑那里就有个叫「龙口」(竜口)的地方。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供奉五头龙的「龙口明神社」,其过去所在之地也不像现在这样离海岸那么远(现在所在地是湘南单轨电车西镰仓站附近),这座神社原本就在现在「龙口」这个地方,大致是现在的龙口寺、或者用旅行者熟悉的说法,就在江之电的「江之岛站」以及湘南单轨电车的「湘南江之岛站」附近。根据《鎌倉市史 社寺編》记载,该神社的社殿毁于大正年代的地震中,后来于昭和8年(1933)得以重建。由此可以推想,在野外剧上演的时候(昭和12年~15年),龙口明神社的社殿建筑还是一座崭新亮丽的建筑吧。而从地理位置上来看,龙口明神社与江岛神社的位置关系是完全符合「江岛缘起」传说的——江之岛上的江岛神社供奉辩才天女,与其隔海相望的龙口这个地方,则是供奉五头龙的龙口明神社。两者就是隔海相望、相伴、相守的地理关系。
图:龙口明神社旧址鸟居。2023年8月,wildgun摄。
图:旧明信片「龍口寺山より片瀬と江の島を望む」(从龙口寺山眺望片濑与江之岛)。wildgun个人藏。
其实《江岛缘起》原文是用汉文(汉字文言文)写成的,我把这段引用一下,中文读者应该也能看明白。
「於茲五頭龍見是天女麗質、為通志於天女、凌波渡嶋、到天女所卜欲念。天女答云、我有本誓、愍念有情、汝無慚愧橫害於生命、形与心共我不相似、更不可通。竜言、我随教命、自今以後永停凶害心禁断殺生、願垂哀愍令我得遂宿念。干時天女肯。爰竜順随天女教誡発誓向南成山。世人是名竜口山、又号子死方明神。弁才天以方便之力為降伏竜之猛悪救護衆生故所化作嶋也。垂権迹天女也。是号江嶋明神。」(引用来源:《藤沢市史資料 第36集》)
有关辩才天女,本文难以具体展开,要展开的话,往上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前1000年的古印度《梨俱吠陀》中的传说,有兴趣的话可参考巫白慧的《〈梨俱吠陀〉神曲选》。江岛缘起传说的原文可见于上述引用资料来源;而文献学方面的版本比较,可参考田中亜美的《「江島縁起」諸本と研究史》一文。
那么,以上就是对藤泽-片濑-江之岛地区古老传说《江岛缘起》的简单介绍。冗长的引子终于结束了,下面便来考察和追溯藤泽地区的人们基于这则当地的古老传说,在两个不同的年代、社会背景下,所编排的两部文艺演出。至于那一天我寻访的事,后来我就在图书馆里待了一个小时左右,复印了各份资料的一半内容(根据著作权规定),于是所复印的资料就成了本文的写作材料之一。
野外剧《江之岛缘起》:
在尝试回溯这场名为《江之岛缘起》的片濑地区野外剧演出之前,先来简单回顾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在我能查到的资料,包括上述片濑公民馆所编撰的小册子里,能查到的这一场野外剧一共分4年(昭和12年~15年,公元:1937年~1940年)每年各演出过一次。就日本全国的时代背景来说,那是日本天皇在经历了近700年失去实际最高权力的幕府时代之后,于明治维新重新执掌大权,并顺应外敌迫近的情势,改革并建立起了近代日本国家。与此同时,在国内强调统一领导、强调民族主义并煽动爱国主义,导致了此时军国主义势力的伸张。当然,即便是在战争下,民众依然也有民众的文娱生活。因此,在这里并不会去探究日本当时的政局和军事行动。不过我们可以在这场二战之前的民众野外剧的剧情编排,以及本文后半部分要讲述的二战之后市民歌剧的内容之间的差异,对同一段神话改编时,会凸显出各自时代的侧重点和文化性格。
可以说,在昭和12~15年的野外剧《江之岛缘起》中,着重体现的是日本民族的神话的浪漫特征。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其实每一年的这场野外演出都略有不同。演剧研究者飯塚友一郎在其《腰越帖 : 随筆》中记述:片濑(江之岛)的青年团找到这位学者,在每年片濑地区的海水浴场开场之际,青年团想要给观光游客带来一场表演,因此就表演内容和形式来征询这位演剧专家的意见。飯塚立刻提议应该以当地传说「江岛缘起」为题材,后来也为青年团的人写了演出剧本大纲。飯塚在本书中写到:如果每年都进行一样的表演,实在没什么意思。于是,后来的新闻报道的剪报中我们可以看到,在龙神相恋的故事后,第3年(昭和14年)的演出追加了有关乃木将军的表演内容;第4年(昭和15年)的演出则追加了与镰仓地区佛教紧密相关的日莲上人(就是在龙口寺差点被处刑的一位僧人)的表演内容。
图:江之岛周边旅行情报。引自:日本旅行协会,《湘南箱根伊豆地方》,P7,昭和15年,wildgun个人藏。
上面提到的海水浴场开场,是怎么回事呢?想必实际去过片濑、江之岛地区旅行的读者应该立刻就能明白了吧?那里就是一片宽阔的海岸,而每到夏天更是游人如织。我自己手边有一本昭和15年(1940年)的旅行观光手册《湘南箱根伊豆地方》,由日本旅行协会所编写。在其中有关江之岛的景点介绍内容中,就提到了「江ノ島附近海水浴場」这个旅游景点,开设期间为7月中旬~8月末,入场费用:大人20钱、小人15钱。另外,该手册所记载的当时从东京新宿乘坐小田急到江之岛的列车所需时间,大约是70分钟。顺便一说,2009年我第一次去江之岛的时候,就是走这条路线,从东京前往江之岛的。
图:如今的藤泽市片濑海水浴场。2023年8月,wildgun摄。
那么,下面就让我们来回溯一下当时的表演场地。在片濑公民馆所编写的小册子中,有这么一页手画的地图。
图:台本地图。引自:片瀬公民館,《弁天様と五頭龍 江の島縁起ページエント他》,P4-(29)
注意,这幅图是上南下北。也就是说,在这幅图的上方是江之岛,下方是片濑海岸。上方(偏右)的那条道路,其实就是片濑海岸与江之岛之间的大桥,在不少ACGN作品里都有出现。左下方「龍」所入场的道路,其实大致就是目前从龙口寺、湘南单轨电车的湘南江之岛站、江之电江之岛站一路向南走向海岸的那条小道。从图中所画的线条也可以看出,整个舞台的布局所要表现是一出「两神相会」的剧情——辩才天女从江之岛渡桥来到海滩舞台,而五头龙则是从东北边的龙口山入场。这在后面的剧本解说里会有更详细的说明。
给出Apple地图的卫星图加以对比:
图引自:苹果地图APP。
舞台所在的场地,应该就是现在的「片瀬東浜海水浴場」。而在手绘地图的下方,写有「洗心亭屋上本部」的地方,其实是整个演出的主要准备场地。在藤泽市文书馆的资料集中,有一张从该馆内向外拍的窗景。根据文书馆的规定,使用该站的图片要进行申请。因此在这里我只能以给出链接的方式进行展示:画像絵葉書「江の島前 洗心亭食堂 (小田急片瀬江ノ島駅)」。据此我推测,洗心亭这家旅馆应该是在目前「片瀬江の島観光案内所」附近,就是曾经有人蹲在地上逗猫的那个地方。
很巧的是,2023年8月,我在自己推测的地方发现了一块石碑。正面写着「湘南」,而背面的落款则是「洗心亭」。
图:「湘南」石碑,正面。2023年8月,wildgun摄。
图:「湘南」石碑,背面,「洗心亭」落款。2023年8月,wildgun摄。
再说说手绘舞台场地图上方,连接片濑海岸以及江之岛的桥,这座桥也历经了几番变化。就在最近这些年,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前后,这座桥进行了改修重建。而在更早之前,则是一座木桥。早在镰仓时代的史料《吾妻鏡》(《東鑑》)中,则记载了在1216年正月15日「晴。相摸國江嶋明神有託宣。大海忽變道路。仍參詣之人無舟船之煩。」说的是本来片濑海岸与江之岛之间是隔着大海的,这一天忽然海底浮出一条道路,人们得以不借助舟船就可以通行了。这件事可是被作为「誠以末代希有神變也」来记载于史料的哟。
在我自己所收藏的一些近现代片濑-江之岛的风景明信片中,有这么几张图,可以帮助读者来理解当时两侧的连通情况。
图:旧明信片「相州江の島全景入口」。wildgun个人藏。
图:旧明信片「江の島より片瀬を望む」(从江之岛眺望片濑)。wildgun个人藏。
图:如今的弁天橋铭牌。2023年8月,wildgun摄。
好,以上花了那么多文字篇幅,来介绍神话传说,以及地理位置的情况,就是为了让读者能够更容易地想象当时的生动情景。下面进入正题,参照片濑公文馆的册子,以及《腰越帖 : 随筆》上所记载的内容,讲述天女与龙神相恋的野外剧《江之岛缘起》的表演内容。要注意的是,因为可能存在著作权保护,因此我在这里只是做一个概括和自己的转述,不是全文翻译。又,以上两份资料内容大致相仿,但章节编排略有不同。公文馆册子较为详细,总分为4段,每段下又有若干卷;而后者总分为7段。此处以前者为基础进行回顾介绍。
野外剧《江之岛缘起》
第一段:五头龙之卷
一、出发:
图:昭和13年新闻剪报。引自:片瀬公民館,《弁天様と五頭龍 江の島縁起ページエント他》,P4-(16)
表演团队(应该是一大群小学生?)从片濑小学整队出发,一边演凑着「天王囃子」(一种当地的民俗节日乐曲),一边行进。在两组合唱队之间空出7米距离,安排一条五头龙在其之间,一起向前移动。
根据昭和12年的剪报,该龙的尺寸为「胴廻り三丈余、長さ二十五間」。1間约等于1.82米。25間那就是45.5米……大得有点不可思议啊。另外,人数是多少呢?剪报中提到:500余名儿童!该剪报的标题是《五頭龍を中に 一千人の”合唱” 江の島に傳說繪卷》。由此看来,应该是500多名儿童陪伴着五头龙神,另外还有500名儿童陪伴着天女的架势。那时候小孩子真多呀,当天一定闹翻天了吧……
图:昭和12年7月11日新闻剪报。引自:片瀬公民館,《弁天様と五頭龍 江の島縁起ページエント他》,P4-(18)
然后,学生合唱队会唱着「出来啦~出来啦~五个头的大蛇出来啦。」「吃小孩~吃小孩~会把人们的小孩子吃掉~」这样的歌谣,龙头则随歌声摇晃摆动。
二、龙口明神前:
合唱队和巨龙走到明神前广场,绕一圈后停下。两名青年吹响法螺贝。青年致辞者穿着团服,致辞:
「今年,又喜迎这盛夏时节,
今天,这里海水浴场开张。
喜迎从东京而来的几万游客。
盛夏之活力,乃是片濑之繁荣。
片濑之繁荣,乃是盛夏之活力。」(后略),以此开场白邀请游客一起欣赏当地天女与龙的传说的演出。
随后,合唱队和五头龙开始了神奇的表演。
从五头龙里的一个头里,走出来一位龙神,他先转向第一合唱队,于是第一合唱队的孩子们纷纷发出害怕的叫声,表现出惊恐发抖的样子;之后,龙神又面朝向第二合唱队,第二合唱队的孩子们也同样表现得害怕大叫。(……想象一下500个小学生一齐大喊大叫的样子。)随后龙神回到龙头处,跳起了恶龙之舞,之后再与合唱队一起整队归位,继续行进。这里所表现的应该是传说中五头龙吃人小孩的场面。
三、行进、到达:
行进队伍穿过片濑银座,到达州鼻广场之后,停在舞台下方。
(如果你去过江之岛的话,从江之电江之岛站下车,走向海岸边的那条路,就叫做「すばな通り」,写成汉字就是「洲鼻通り」。)
图:「洲鼻通り」路标,正面。2023年8月,wildgun摄。
第二段:辩才天女之卷
(这里转换视角,演出内容转向了辩才天女从江之岛来到海岸的行进过程。)
一、出发:
图:台本地图。引自:片瀬公民館,《弁天様と五頭龍 江の島縁起ページエント他》,P4-(34)
众人在江之岛神社前整队,这里应该是在楼梯上进行整队。之后,两名青年站在最上的楼梯台阶,吹响法螺贝。这里的孩子也分为两支队伍,都写作「供女」,推测是陪伴天女的女性,或是女性儿童的意思。总之……大概就是两群(共500人?)小学女生吧。她们会走到台阶两侧,并沿着边走下台阶。
图:旧明信片:「相州江の島江島神社参道」。wildgun个人藏。
图:江之岛瑞心门前台阶。2023年8月,wildgun摄。
接着,伴随着打击乐,会有4名巫女出现在最上层的台阶,在神社的雅乐伴奏下,起舞迎接辩才天女的到来。此时,孩子们合唱:
「垂迹降临于海上江之岛的神,
此神其誓愿何等之深。」
(其实这句歌词呢,也是有来头的。来自于镰仓时代的旅行记《海道记》的第28段,作者路过江之岛,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之后,台阶两侧的合唱队再转身互相面对面唱歌,终于,辩才天女在歌声中登场,独舞。之后,乐队、巫女、辩才天女等人一起列队出发。
二、渡桥、到达:
辩才天女徒步走到渡桥入口处,然后坐上轿子(花车?),随队伍一起来到岩屋。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岩屋应该不是指江之岛南面真正的岩屋,而是指渡过桥之后,舞台南侧(舞台上方,见引用手绘草图)的舞台布景「岩屋」。
由此,我们可以想象,经过这两段分别的演出,五头龙的队伍和辩才天女的队伍已经分别从南北两侧走入了舞台。
第三段:州鼻之卷
一卷、町长致辞:
(内容从略)
二卷、演出开场白(口上):
穿着传统日式贵族官员服装的表演者登台,向观众解说《江岛缘起》传说的概略内容。
三卷、五头龙出现:
演出开场白叙述完毕后退场。此时场地响起鼓声,升腾起白烟笼罩了舞台,人们只见在朦胧白烟中,五头龙的躯体在其中翻腾。待白烟散去,「囃子」音响起,五头龙中的一个头向前挺进,致辞:
「吾乃住于深泽之龙王。
历经七百年之功,
呼吸气息可唤来暴风,腾起黑云。
致飞鸟落,令草木萎。
吞食孩童。吞食孩童。」
(这里其实每当最前面的龙头念完一句,另外四个龙头都会重复一遍。)
伴随着「囃子」音乐,五头龙起舞。
四卷、辩才天女出现:
舞台另一侧,铜锣响起,岩屋忽然分裂成两半,辩才天女从此现身!
她挥动小手招来五头龙,对他说:
「如何呀,龙王?
我是江之岛辩才天。
你要改变邪心,停止杀生,回归善神。
若你能成为渡济众生之方便,便可与我结为夫妇。
如何呀,龙王?」
五卷、再度五头龙之舞:
伴随着铜锣的敲打声,五头龙再次翻滚起舞,其势头却渐渐萎靡下去了。
此时场地上烟幕弹炸开,白烟滚滚而出。伴随着扮演散去,龙口明神显出了身影。
六卷、龙口明神登场:
白胡子的龙口明神环绕舞台一周展示,然后回到舞台中央。
「哎呀,真是难能可贵的话语。
听了你的话,我也从此回心转意,
成为守护这个国家的明神。
在这里以老翁姿态现身的就是我龙口明神。
就算誓愿如何变化,
神的恩惠犹如统御山海的岁月那般难能可贵。」
于是,龙口明神说着,起舞迎接辩才天女。
七卷,辩才天到舞台登场:
响应龙神的舞蹈,辩才天也起舞。
八卷,终局:
明神、辩才天跳起守护国土之舞,最终在白眼中升天。
第四段:结尾
最后,青年团长到舞台上致结束辞。
高喊万岁。
顺便整理一下片濑公民馆整理的剪报中提及的辩才天的表演者:
第1年(昭和12年):国粹剧团 水城七都子
第2年(昭和13年):(暂未查到)
第3年(昭和14年):木暮実千代
第4年(昭和15年):岩村英子
以上,就是我(wildgun)参考了两份材料后整理并尝试回溯的,于1937年~1940年间上演于片濑海岸的夏日野外剧。在飯塚友一郎的《腰越帖 : 随筆》中,他构想并编写的剧本草稿里,其实最后还有众人齐跳《片瀬音頭》的部分。
可以看出,飯塚友一郎的剧本还是相当符合《江岛缘起》传说的,几乎没有什么改编,而将古代神话传说以大型露天行进演出的方式搬进了现实世界。就是最后的高喊万岁,比较有昭和前期强调国家统一领导者——天皇,以及国家主义的氛围。不过这个万岁的收场其实也并不在飯塚友一郎所写的草稿中。
而我之所以要着重观察这一点,是因为我在回顾演出本身的同时,也关注着当时的社会背景对演出内容改编创作倾向的影响。在昭和12年的时局下,古老的《江岛缘起》以这样的形式展现在数万民游客眼前;而在本文的下一部分中,我将继续追溯在二战后经过30多年的1979年,藤泽市上演的一场市民歌剧——《龙恋谱》,两者可以作一个跨时空的对照。
市民歌剧《龙恋谱》
图:市民歌剧《龙恋谱》宣传图。引自:片瀬公民館,《弁天様と五頭龍 江の島縁起ページエント他》,P5-(2)
与上文一样,让我们也先了解一下这一出演剧所上演的时代背景吧。在这里,我的解说将主要根据《市民オペラ》(石田麻子,2022年)一书中的内容,并加以我的理解与解说来进行回顾。
时间来到了战后。经历了战争,日本人深刻地体会到了狂热的爱国思想、言论管制,以及自负的民族主义会将本国以及他国拖入战争的火坑。战后,对于国家叙事渐渐消退,对于人本身的关注与尊重的价值观逐渐抬头。与此同时,战后日本进入了经济高速成长期,其中一个重要的事件便是东京1964年夏季奥林匹克奥运会的举办。它象征着战后日本社会的恢复,以及重新被国际社会所接纳。
但其实,这一届奥运会给藤泽-江之岛也带来了不小的改变。这里又有个题外话了:现在看到的江之岛,正面迎着岛渡过大桥时,会看到这样的江之岛:右侧(西侧)是山林地貌,左侧(东侧)则是较为平坦的现代建筑结构。其实,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时,江之岛的东侧被选为了游艇比赛的场地,因而被加以改建、填海造地,可以说是很大程度上破坏了东侧的原貌。对于喜爱江之岛自然历史面貌的人来说,实在是一场打击。看到网上一些介绍江之岛的文章里,将1964年奥运会时对江之岛的修建,与明治维新时期废佛毁释运动相提并论,称为江之岛的两大悲剧。噢,对了,2020年东京奥运会时又对江之岛及藤泽站周边进行了改造。2019年时我就写过《《告别回忆/秋之回忆》及《TARI TARI》圣地灭没记录》这样一篇文章。
关于两届奥运会对该地区影响的题外话说完。伴随着高速经济成长,我们所熟知的日本昭和时代的严苛的工作方式、加班方式也成为了上班族人士的日常。但在另一方面,对于市民社会文化活动的关心与追求,也成了该时代的另一面。此时日本各地也应居民们的要求,建造起了各种「市民会馆」、「文化会馆」一类的文化演出娱乐场所,同时也出现了市民们自我组织演出,或者邀请地区外部人士来表演的风潮。
图:藤泽市民会馆。2023年4月,wildgun摄。
如上图,就是藤泽市民会馆。嗯……眼熟吗?就是《秋之回忆2nd》中白河萤的钢琴大赛场地。所以这样的设定其实是蛮符合建筑原型的本来功能的。
当时政界也积极拥抱文化。例如,在1979年1月25日,时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的大平正芳在其国会施政演说中,就宣布了「文化的时代」的来临。而在藤泽市,属于日本社会党的,同时也是藤泽当地人——葉山峻在被选为藤泽市长之后,也积极推进藤泽市民会馆的建设,并得到了跨党派议员们的支持。
1968年10月1日,藤泽市民会馆开馆。
1973年10月10日,5周年开馆纪念,这里上演了《费加罗的婚礼》,也是第1届藤泽市民歌剧。
1975年,第2届藤泽市民歌剧,上演了《塞维利亚的理发师》。
1979年第4届藤泽市民歌剧公演,作为藤泽市民会馆开馆十周年的纪念,这里改编当地传说了《江岛缘起》,编剧并演出了新作《龙恋谱》。
于是就来到了本文的话题,也就是1979年的这场市民歌剧是怎样改编了原先的神话的。
在片濑公民馆的小册子中,提到的剧本作者有两位。一位是原作渡辺俊,他似乎是最初参加剧本募集征文比赛的人;另一位是作者堂本正樹,我猜想他可能是对获选剧本的进一步改编者吧。在小册子中,提到他曾亲眼观赏过战前昭和13年在片濑海岸上演的野外剧《江之岛缘起》,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次,新作《龙恋谱》的创作意图,用他的话来说,便是「传说的人性化」(伝説の人間化)。
《龙恋谱》的剧本整体共分为2幕。由于其对最初神社所传的《江岛缘起》改编的幅度还挺大的,因此我这里就不详细展开介绍了。如果真有兴趣的话,请到藤泽相关图书馆来翻阅吧……
不过,我确实从作者的改编中看出了对传说中加入了「人」的要素。在《龙恋谱》的故事中,五头龙最初并不是恶神,而是五位异邦人兄弟,带着先进的捕鱼技术来到这里,却因遭受当地原住民的妒忌而受到迫害致死,其五人的怨念化成了五头龙。而另一面,辩才天的象征角色则是作为一名「不尽儿」(Fujiko=富士児=不盡児),拥有永恒的生命的少女,因而也对美有着异常的执着。
总之,改编的篇幅还算挺多的,而在该剧本各处的改编中,可以看出作者尝试将人类的七情六欲、怨憎会、爱离别、求不得等等之苦恼,融入其中,扩增了最古老缘起版本「恶龙一眼迷上天女并改邪归正」的故事内在情节的矛盾和张力。
我这里要掉一个民俗学的书袋了。看到《龙恋谱》中,将象征辩才天女的少女,同时也被设定为如活火山富士山那般充满活力的形象化身(富士児),我看了这一段神话的嫁接,就猜想作者似乎是个明白人。通常说起日本的辩才天女灵地,都会提到江之岛、宫岛、竹生岛、金华山(岛)、天川,并称「五弁天」。但很少有人知道,富士山本身也是辩才天的灵地。日本近世(江户时代?)的古书《冨士山畧縁起》有记载:富士山的天之顶上住着福德大弁財天。所以我读了《龙恋谱》的改编剧本后,觉得作者对当地民俗文化考察得还挺深。
图:旧明信片:江之岛与富士山。wildgun个人藏。
其实站在湘南的海岸边,天气晴朗的话,确实能看到近处的江之岛与远处巨大的富士山同框的风景。
最后,再给《秋之回忆》的玩家,特别是《秋之回忆2nd》的玩家掉一个书袋子。一处雄伟的自然风景,不同方面的人、不同的群体会有自己的想象和解释。富士山也自然不例外。如果现在去山梨县,也就是富士山的北边开始游富士山,可以看到当地将富士山认作是「木花開耶姫」女神,象征符号为日本的樱花;而到了富士山周边的神社内,会发现祭神的名字又时被写作为「浅間大神」、「浅間大菩薩」等;再加上我上面给出的资料里提到的辩才天女(福德大弁財天),又是一种解释。其实,日本民俗里还有一种对富士山祭神的解释,我想那位女神就比较众所周知了,她甚至常常在童话故事中登场。没错,就是《竹取物语》的主角——辉夜姬。她也是被认作为富士山女神的传说人物。那么,你想到了谁了吗?
由此,将ACGN作品、流行文化作品翻过来,去看它背后沉淀着的文化堆积土壤,可以看到一层又一层——一个又一个时代的人对于该地区传说的不断阐释与改编,给出新时代下的解读。这样的考察也是很有意思的探索吧?
图:窗外的江之岛。2023年8月,wildgun摄。
wildgun于藤泽东横宿(INN),窗外可眺望江之岛。
追记
在我写完以上文章草稿的时候,正好我又又又又在藤泽-片濑-江之岛旅行。我走访了一趟位于湘南台的藤泽市综合市民图书馆,又发现了一份新的资料。在资料中显示,到了昭和57年(1982年)与昭和60年(1985年),片濑地区又各举办了一次江岛缘起野外剧巡游(パレード)。由于是现代的演出了,因此记录册上也留下了较为清晰的照片,还有比较详细的队列人数以及行进地图。
不过,本文就至此为止,依照原先预定的题目,追溯到《龙恋谱》为止。后面那份新找到的材料我也复印了一下,等我旅游结束回去看看吧。
参考文献:
飯塚友一郎,《腰越帖 : 随筆》,書物展望社,昭和13年(1938年)
鎌倉市史編纂委員会,《鎌倉市史 社寺編》,鎌倉市,1959年
片瀬公民館,《弁天様と五頭龍 江の島縁起ページエント他》,片瀬公民館,昭和57年(1982年)3月
片瀬公民館,《伝説「弁天様と五頭竜」と「江の島縁起ページェント」弁天様五頭竜パレード-地域と共に歩んだ片瀬公民館活動等の記録》,片瀬公民館,1986年
藤沢市教育委員会,《藤沢市史資料 第36集》,1992年3月
田中亜美,《「江島縁起」諸本と研究史》,《論叢アジアの文化と思想》,29,P 104-125,アジアの文化と思想の会,2021年1月
石田麻子 ,《市民オペラ》,集英社,2022年10月
長崎健(校注、翻译),《日本古典文学全集48 海道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