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文字齿轮」写作活动,请阅读:《「文字齿轮」写作练习小品文之说明》。
第二輪題目
你是一位漂泊世界各地的旅人,有一天你踏入了座陌生的城市(現實虛擬皆可),請形容這座城市帶給你的印象。
第二輪題目所有参加者的答题请见巴哈姆特上不改所发布的《【文字齒輪】第二輪回答彙整(23篇)》。
好,下面是我写的内容。在阅读我的文章之前,你也可以考虑点击上面的链接,跳转到巴哈姆特页,看一下匿名的答题汇总,可以猜猜看哪篇是我写的。
午後,雨漸漸停息。稍顯清爽的空氣中再度響起了昆蟲扇動薄翼的嗡嗡聲,似乎在提醒是時候可以繼續上路了。曅轉身抱了抱背靠著的樹幹,雙臂幾乎是平展開來貼上厚實粗糙的樹皮,可想整棵樹是多麼巨大。也難怪樹皮只有些許潮濕,其上方巨大的樹冠如傘蓋般撐開一片天然的避雨所。曅例行地朝著樹幹禮拜以示對其庇蔭的感謝,隨後接過了阿市遞來的法杖。
「這就是《風土記》所記,平安京南方的巨樹吧?」曅從未到過此處,但卻略知各地方志。
「我想也是。以前我都是乘坐牛車進出,不曾在意,今日總算是見到了!但是,糺之森的古木也毫不遜色喔!」越是接近故鄉之地,阿市開始述說起了以前擔任賀茂齋院時期的往事。
這一雲遊僧人與步行巫女的二人組合不緊不慢地走在大和國前往山城國的道路上,沒過半天的功夫走到了羅城門。衛兵上前詢問了幾句,阿市巧妙地應付了過去。不得不說,有些時候曅的一臉正氣難以與閒逸的性格相適應,要是萬一被認出來,再被五六輛牛車前迎後引像是運送國寶似地一路直奔御所,又被殿上人畢恭畢敬地招待問候,那該多無趣啊!對於曅來說阿市是個機靈的同伴,一路上替他免了不少繁文縟節。
走到京八條、七條處已近黃昏,只聽身後方傳來鐺鐺的巨響,宏亮而深沉,那是東寺的鐘聲。兩人停下腳步悉聽。行走諸國,曅認識到鐘聲與城鎮是有性格的,譬如相模國武家的鐘聲急促有力毫不含糊,奧羽地方的鐘聲蕭煞尖銳彷彿飛箭穿透層層山林。至於這裡平安京的鐘聲呢——猶如一滴墨水溶於古池中。昔日唐國有書法家練字洗筆而將水池漸漸染黑,曅想像這東寺的鐘聲就是如此:日復一日,平穩如常。
或許這就是古都的節奏,是一種無處不在的韻律。
從當初與阿市同行開始沒幾天,曅就注意到她與諸國女子有一點不同之處,該說是方言習慣嗎?她儘管性情活潑、口舌伶俐,但卻並不顯聒噪,總是能將事情婉婉道出。而直到剛才,曅也注意到羅城門的衛兵問話時一樣從容而有禮,與野外山間關卡處的衛兵口氣有著明顯不同。平安京城中的行人也是如此,儘管不是刻意要聽他們在說些什麼,但人聲語調和行路步伐,都體現出了一種安穩。即使是牛車車伕也不揚鞭急驅,即使是市賈商販也不扯開嗓門叫賣。路上所有的聲音都像東寺的鐘聲一般,溶入了古都的城池之內。
「法師您覺得京城怎麼樣?」
原本只是想在四條河原町的茶樓門外稍坐片刻,不料幾位善男信女上來請求祈福,也花費了念誦一段經文的時間。時已入夜,阿市便提議兩人換到窗邊的座席,之後她向曅僧人這麼問到。
「就像窗外這條河川。水流聲不急,可想是河道寬廣平坦。是個人傑地靈、長治久安的好地方。」
阿市還未來得及向法師詳細介紹,這條河便是鴨川,又叫賀茂川,是她從前擔任齋院所祭神同名的河川。此時,茶樓門外喧鬧聲卻陣陣傳了過來,一反平安京的常態⋯⋯嗎?空氣中,飄來了松明火把燃燒的香味,並不刺鼻嗆人,彷彿寺廟裡的香火味。
「今明兩天是祇園御霊会和前夜宵山,是平安京一年一度的祭典。到時候會有六十六座山鉾被抬到街上巡行。我想法師您一定不想今夜就入皇宮,然後明天只能在牛車裡和御所城樓上感受吧?」
「那是自然,官家的排場太不符合拙僧的性情了。」
「所以,我就已經讓人安排這兩天請您先下榻別處,就在這附近,離八坂神社很近,去神泉苑和賀茂神社也不算遠。時間已經不早,祭典應該已經開場了,這就讓我給您帶路吧!」
「多虧你是本地人。為了我這一介雲遊盲僧,真是讓你大費心思了。」曅拿起身邊的法杖,微微頷首致謝。心想著將來或許應該收一個這麼機靈聰慧的徒弟。
「法師您說什麼呢。剛才您用您的心眼一下就看到了平安京的常世安穩,今夜,我要讓法師感受一下平安京鼎盛沸騰的另一面吶!」
(正文完)
提示:在樹下避雨易遭雷劈,十分危險,古人不懂科學,請勿模仿。不過京都賀茂大神本就是「別雷」之神,因此也無所畏懼了。此外,本文未進行詳實考證,只是將自己所熟悉的日本京都元素東拼西湊加以借用,應有不實之處。
(完)
不改簡評:
別具古風的寫法,因為我平常幾乎沒有接觸,所以感覺相當新奇!
wildgun自己的寫作附註:
時代設定大約是平安時代後期或之後,場景設定是從中國或朝鮮來到日本的盲眼僧人曅,打算一邊周遊日本列島諸國,一邊傳揚佛法。周遊到一半結果被日本天皇得知,天皇隆重恭請其去京都弘法。曅勉為其難答應,但又不想搞成很大的排場入京。於是京城安排曾經擔任過賀茂齋院的內親王阿市,便衣裝扮成步行巫女與其同行,與他一同入京。此段是從大和國進入山城國的路途,大約是伏見、鳥羽地區上京,至羅城門走上朱雀大路,並走到四條河原町,相當於祇園八坂神社的地方。時間設定在當年祇園祭前夜宵山夜。
本文想進行一個寫作嘗試,即故意把主角設定為盲僧,而使得全文上下對於該城市的感受都是從非視覺方式得來的。雨聲、樹皮的觸覺、鐘聲、人說話的方言等等⋯⋯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