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回顾时,我总会思考:07、08年对于我的人生来说有着怎样的意义,而其中尤其是2007年为最。许多我人生中拥有启动意义的事都在这一年中发生,例如参加TDC社团,例如毕业准备就职,再比如,我在2007年的3月26日开始了在百度空间的写作——直至十年后的现今。
在两三年前百度空间宣布关闭后,我将上面的内容迁移到了网易博客,之后又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以每天搬运三篇的平均速度,将网易博客的内容手动复制到了我目前的wildgun.net博客上。在转载过程中,我认识到自己的兴趣范围很广,不断变迁,因而内容很杂。有时候写写这个,有时候拍拍那个,再沉静下来码一段通篇的论述,结果过不了几天又来了篇恶搞。这倒也契合了「博客」这个由「Web Log」音译而来的汉语名词以新生的含义——广博的内容。
07年到底是怎么一年呢?刚才也去饭否看了一下,我虽然一直在用,但却鲜少关注它的发展动向。不经意间一看,发现饭否也时值十周年。
我想起了十年前的这时候,流行的概念:Web2.0。用今后的话说:就是社交媒体,就是人人都是内容上传、提供、发布者。如今Web2.0这个名词几乎已经看不到了,其理念的具体化形式倒是层出不穷:博客、微博乃至后来的视频弹幕网站以及直播。一直觉得视频制作编辑成本高而有些抗拒的我,也在最近的日本旅游回来后,开始尝试了用视频来表达一部分旅游情境。也就是说,我们早已经置身于Web2.0的时代了。
不过,近来也冒出一个念头,觉得互联网不是10年前甚至15年前「年轻人专属的新大陆」的感觉了——具体来说,现在上网用户的年龄分布也丰富了,长辈也上网了,社会各界资源也将网络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渠道了,甚至凡谈到网络,则必涉及商业、经济、社会政治等话题,网络似乎早已成了沙盘游戏的战场和社会各界势力博弈的竞技场。没有早先网络初始年代那种大家交流着思想、梦想、哲学、游戏、幻想等,也偶尔有校园、求职和家庭的帖子——也都是发自于年轻人的立场。那时候对于年轻人而言,网络没有直接接轨至创业,可是却有不少人在创作;那时并不时兴平台聚合,个人网站却遍地开花。
当然以上只是我一己之见,或许现在的中、大学生上网时也并不会太在意又有什么O2O业务上线,对于他们来说只有眼前屏幕中的PVP;或许当时在我眼里的「年轻人专属」的网络,其背后已经有各种社会资本的占位与商战了,只是那时并未得到社会人群的广泛关注。总之,往前看十年甚至更久,确实与现在有着十分大的不同,我只希望这份不同主要是互联网真的变化了,而不主要归因于我心态的老龄化。我依然会以年轻人的目光,来探寻下一片「新大陆」吧。
再回到写博客这个话题上来,要说写博客有什么作用、意义或价值一类的东西吗?我想帮助记忆应该算是吧。在有关2007年之前的回忆里,对于时间和事件的标记大多是由学年学籍的晋升来构成的,却很少记得当时我做了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在看什么书、抱持着什么观点……自从开始写博客,不断地记录并展现自己,之后的记忆就由兴趣和成果所标注了。这么看来,如果经常记下一些快乐的事情与得意的收获,再过若干年的话,回忆起来也一定很美妙的吧;至于写下那些思考和忧虑,我想这也是一种成长的记录。
再说到最近,在玩扭蛋。其中有一个这两天才初步了解到的系列形象,好像蛮符合本文的话题——「角落生物(すみっコぐらし)」,看到这个名词,你会想到什么呢?我在几次看到这个名词后终于忍不住好奇心去查了一下,结果发现是一群设定很简洁却抓住「略带消极」这么一种日常平和感的形象,一群喜爱待在墙角的小生物:怕冷爱喝热茶的北极熊、没有自信的企鹅、害怕被抓去做研究而伪装成蜥蜴的恐龙末裔……目前我了解下来最中意的是一对CP:因为脂肪量太高而被吃剩下的炸猪排边角料,以及因为太硬而被吃剩下的炸虾尾巴。而这一系列的设定的副标题是:「待在这里好安心」。
从心底浮现起来的,是夏川里美的《童神》以及对「角落生物」这一理念感同身受的印象。依稀记得,我幼儿园时,总是从桌上拿来一些玩具,自己一个人坐在墙边玩乐,而身边两旁是延展出去的空椅子,因为其他小朋友们都围在了桌子旁。看来我也是天生的「角落生物」吧。进一步来说,我的博客也可以看作是互联网的一个角落,我在这角落里写着、画着、展示着,然后全世界互联网赛博空间中的人们匆匆走过,偶尔往这一角落注视的一瞥,形成了一条访问记录,同样也是并不直接面对面的一期一会。本博客的标题也很奇怪,是「???」。这么一个对关键字搜索不友好的标题是取自于《魔力宝贝》PUK2后奈亚拉荷特普经常出没的神秘空间。奈亚拉荷特普也可以说具有一种「角落生物」的性格,是一位积极活动的「角落」旧日支配者。唔嘿嘿嘿嘿……
那么,欢迎来到我的博客!这个互联网角落的墙壁上有一些涂鸦、一些痕迹、一些2007年3月26日以来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