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一下个人的情况,最近有段日子没出现在博客了,其实是最近工作日沉迷《龙之谷》而休息日参加《龙之谷》Cos比赛团的排练,所以其他内容想得少了些,因此能写的东西也不多。微博上我倒是天天出现。另外,最近开始读尼采《悲剧的诞生》,其实这本书我08年那会儿拿起来读过,不过也许是阅历不够,又或许是翻译太糟糕,所以没能坚持读下去。最近找了周国平的译本,读了十多章,挺通顺。我在微博上对本书的评论是:“自高中读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以及佛家的一些著作后,就再也没看到如此深刻而有趣,令人沉浸而痛苦的书了。”
好,来说正题。最近排练时发现有些团员缺乏表现力,没有角色的“感觉”。例如有个团员无法表现出惊慌失措的样子,她说她从小到大都很幸福,既没有考砸过也没有失恋过。我也很奇怪,难道究竟会有一个人没有惊慌的经历,因此而无法再现吗?其他一些团员,也各自都无法很好地表现出自己角色的性格特征(例如可爱的小女孩,以及高傲的女王)。那次排练后,我和另一位负责排练的团员聊了起来。按照她的说法,有表现力的人,往往生活中会不自觉地代入一些角色来表现。曾经也有朋友在一次见面时说过平时的一举一动也有“入戏”的感觉……
于是就想到了两年前在TDC群里做的一个小讨论《BG、BL、GL……等等的心理期待》,当时在这篇文章里提到男生在玩AVG或看其他作品时容易代入男主角。现在想想似乎并不全面。因为当时参与讨论的只有我和荣荣(扮演约修亚),荣荣也是属于表现力和表演欲超强的人。因此我在想,像我们这样表演力超强的人,是不是更善于代入一些角色呢?
同时我还知道,存在着另一种AVG的玩法,即以旁观者的角度看待事件的发展。我十分不喜欢《秋之回忆》中的三上智也随口骗人,也不易认同《Fate/Stay Night》中卫宫士郎的英雄梦。而另一些以旁观者角度来进行AVG游戏的人,就能自然而然地把游戏男主角视作他人而接受。
因此我在想,是否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即:玩AVG容易代入角色的人,其表现力也往往是很优秀的。
藉由这个表现力的问题,我又想到了一个方面。即:为什么缺乏表现力?我想到了两点:一点是不了解角色,不知道这个角色是什么性格、什么身份、有哪些经历,因此只是一个职业空壳,无从入手。
另一点可能是了解角色,却不知道如何体现在具体的动作中,只有角色的理念,却没有动作素材来对应这种理念。譬如我要表现出热血,却不知道哪些动作能体现出热血,怎么站立、怎样的表情、怎样的语气、点头扬手走路奔跑……等等这些一举一动中,如何体现出“热血”这个角色属性。——我想很多人缺乏的是这一点。
这就需要观察了,对生活的观察。既可以观察生活中的真人,也可以观察影视剧作品中演员的演出。——恩,其实这句话由我来说是十分没有说服力的。因为我对三次元漠不关心啊!!!走在路上我没事不会去盯着别人脸看的,电影之类的我一年也看不到一部的(这一部说不定还是单位组织看的),而电视机也就一年开一次用来看春晚因此也不看电视剧的。所以,所以,所以——我对生活的观察从何而来呢?我为什么表现力还算不错呢?(自我经验感觉不错,几次出外景别人想不出动作都是我想出来的)我表演的素材是从何处积累的呢?
我想到了二次元。是啊!二次元是很了不起的!从二次元同样可以积累表现的素材,甚至更好!
大家先来看一套表情,和我QQ上经常聊天的朋友一定知道,我这几年一直用这套被称作“猥琐猫”的表情。我觉得这套表情能很好地传达心情。
二次元的一个特点就是人物高度抽象出一些“属性”然后再夸张地具现化到角色形象中,例如一个角色很热血,那么他的表情、动作、语言、服装等方方面面都会很热血,其他属性亦是如此。很可能一些动作和表情,在真人电影电视剧中是很难表现出的,或是表现出就损害演员的形象了(例如抓狂、做鬼脸等等),但这些动作在二次元作品则很常见。因此,二次元是对三次元的高度抽象之后的戏剧化具象。是与舞台表演具有异曲同工的创作形式。
可以说,我的表现力源于我对角色的认识与思考,而我表现力的素材,则是源于我对二次元作品积累!
P.S 如图所示,《现视研》第一季中斑目晴信也提到了二次元高度抽象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