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高中时写过一篇文章,《生死及其相关》,开头第一句便是:“死亡是什么?”
当然是一篇有关科学的文章,提到了薛定谔及熵的一些内容。
而薛定谔也写过一篇名字《生命是什么》的小册子。
于是,在一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物理课时,物理老师就开玩笑地说:“wildgun同学对薛定谔研究的东西很感兴趣,不过薛定谔比较积极,研究的是生命,而wildgun则关注死亡。”
类似的,南师怀瑾在评述中印两国古老文化时,提到: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古老的文明,站在生死这两扇大门之前,中国望向了生之门,因此有《易经》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而印度则是望向了死之门,故而有印度有关死亡的诸多哲学。
——————————————————————————————————
再说回自己。
近几个月,被Lifeator反复念叨的“生命”啦“噬生”啦等词感染了,有时也开始用这些词汇并思考了。
思考到一个问题:无法留下回忆的时间,无异于死。浑浑噩噩的时间,也无异于死。这是不是生物之死,而是生命之死。
然后就审视并发现,我现在的工作时间无异于死。
只有回家之后属于自己的时间,还有双休日节假日的时间,才能算是“生”。
工作日的大部分时间,除了睡觉,便是“死”。
我现在大概算是“苟且偷生”了吧。
看来,这是以兴趣为行动目标的我,选择将工作于兴趣分离之后的必然结果。
也难怪能写出这样的文字了:http://wildgun.net/2008/12/机·尸-试写一段气氛恐怖的文字(不知道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