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灯

All posts tagged 闪光灯

最近在看闪光灯方面的资料,也买了几个闪光灯附件。这些附件到底能造成多大光线的差异呢?今天就找了家里一堵比较空的墙,试拍了一系列对比照片。

拍摄参数
Nikon D90&35mm 1.8G&SU-800&SB-900 M档1/128
f=4
ISO:200
白平衡:闪光灯

 

第一张:SB-900直接闪。

 

 

继续阅读

索尼有一个自家热靴转标准热靴的转换器,今天带着尼康SB-900和SU-800指令器去试了一下,结果如下:SU-800,不触发;SB-900 TTL模式,不触发;SB-900 M模式,可触发。

 

索尼的平板,虽然有SD口,但是用起来很麻烦。插入SD卡后不能直接读取其中的文件,而是要全部导出到本机存储后才能打开,而且它还无法播放索尼自家HX1拍摄的长条全景照片,对于大照片的处理速度也较慢。诸多不便,因此不考虑买了。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前几天在微博上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卡片机在拍摄手办时的优势和劣势,其中优势一条就提到卡片机体积小,可以从一些单反相机难以放置的角度取景。(具体请看:http://ww2.sinaimg.cn/large/6f72aab6gw1dknj5b9z05j.jpg)我一想,确实如此,看来卡片机在拍摄手办方面也应该合理应用起来。

其实昨天就试出了索尼HX5V引闪尼康SB900的功能,方法是把SB900调到SU-4模式,就能接受任意闪光触发信号了(不过此时光强就全部只能在SB900上M档调节了)。
于是今天就拿最近刚到手的《零之轨迹》豪华版中赠送缇欧手办做模特。目标是:用HX5V带SB900拍出一张曝光正确、构图合理的照片。
下面这张就是在全黑环境下(我喜欢全黑环境!)拍摄的手办,卡片机是手动模式快门1/200秒,f4.5;闪光灯1/2出力对墙跳闪。拍的时候还特别费力,要把卡片机内闪闪光遮掉,不让它参与曝光,不然光线会很硬。

 

 

 

 

下面这张则是关闭闪光灯,打开室内普通照明日光灯,卡片机设置为自动智能模式拍的同构图照片。大家喜欢哪张?

 

 

这次不谈艺术,只谈技术。

下面这张照片,很没艺术吧?确实。这次是在玩闪光灯的频闪功能,所谓频闪,就能控制闪光灯以多少频率的间隔,闪烁几次。这样对着一个运动的物体(这里是被悬挂起来的怀表)拍摄,加长快门,就能分几次捕捉到不同位置的影像了。

 

如下图,就是成品照:

 

买了个尼康SU-800指令器。所谓指令器,就是通过红外线传输信号无线引闪离机闪光灯的发射器。之所以想买,一方面是据说尼康光引闪在大太阳下会失效,另一方面是因为上次拍酒杯给朋友看了之后,她说酒杯中央的光斑比较碍眼。我分析了一下,光斑一个可能成形的原因就是尼康光引闪时的光信号无法完全避免参与曝光。后来几次拍钢笔和拍怀表的过程中也验证了这个猜想,确实在近距离拍摄物体时,光引闪信号会不可避免地参与曝光。于是就需要非可见光的红外信号来引闪,于是就买了SU-800。<?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其实在尼康的SU-800说明书中也提到了这一点,第82页:

SB-900和SB-800指令器模式

 

于指令器模式中,虽然SB-900或SB-800已设定为主闪光灯并且其闪光模式已设定为取消闪光[———],但仍会发出减弱了输出量的闪光。假如主体太近,则可能会影响正确的曝光。

 

显然,内闪引闪也是有这个问题的。因此也难怪尼康要把SU-800加入近摄闪光灯指令器套装R1C1中,估计也正是这个原因。

 

 

今天拍了大概百来张,留下了两张成功的(另一张是调整了亮度和对比度之后的)。当然发现中间其实还是会有条状光斑(但已经没有点状光斑了),这里就推测是杯子形状设计的问题,导致光线在杯壁形成多次反射所致。请看图:

 

 

继续阅读

今天拿鸡蛋练手。为什么是鸡蛋呢?一来是因为没什么特别想拍的东西,二来是因为想起了以前有个貌似是骗人的励志故事,说是达芬奇在学徒时期画了千万个鸡蛋,才成为了举世瞩目的画家……

 

于是我就拿这个看起来很简单的小东西拍拍看。

 

 

继续阅读